- 基本解释
(1).到处;处处。《南齐书·虞玩之传》:“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陈毅 《六国之行》诗:“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2).犹言紧要关头。《水浒传》第十三回:“将臺上忽的一声锣响, 杨志 和 索超 斗到是处,各自要争功,那里肯回马。”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或处事态度不端正,没有原则,不守诚信。
- 详细解释
- 成语“是处”由动词“是”和名词“处”组成。其中,“是”表示“实在”、“确实”的意思,“处”表示“处所”、“地方”的意思。该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行或处事态度不端正,没有原则,不守诚信。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诚实、不正直的人。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和警示他人不要违背诚信原则,不要做不正当的事情。可以用于描述商业交往中的欺诈行为、政治活动中的虚假宣传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成语“是处”的故事并不明确。然而,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古代的文献中有所记载,可以追溯到《左传》和《史记》等古代经典文献中。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 例句
- 1. 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处,不管是对朋友还是对生意伙伴,都不值得信任。2. 在商业交往中,诚信是处的基本原则,不能违背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是处”:1. 将“是”读成“实”,将“处”读成“地方”,形象地理解为一个人的实在之处、地方。2. 可以将“是处”与不诚实、不守信用的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是处”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不守信用”、“欺诈行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说谎,是处,我们不愿意和他玩。2. 初中生:在班级里,不守诚信的同学是处,大家都不信任他。3. 高中生:在考试中作弊是处的行为,会被学校严肃处理。4. 大学生:在商业交往中,要遵守诚信原则,不要做是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