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手本的词语解释
手本的意思
拼音:shǒu běn    注音:ㄕㄡˇ ㄅㄣˇ
使用场景
手本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成为学习的典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作品集或学习笔记。
例句
1.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我们班的手本。2. 这部电影是现代爱情片的一部手本。3. 这个企业的管理经验成为行业的手本。
基本含义
手本指学习的范本或榜样,也可指书法家的作品集。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明清时代门生见老师或下属见上司所用的贴子;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职位等。
(2) (名)手册。
[构成]
偏正式:手(本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谢灵运的书法作品,深入研究他对书法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手本相关的成语,如“手不释卷”、“手到擒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手本,我们要向他学习。2. 初中生:这本书是学习数学的手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难题。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手本,我们要向他学习。
故事起源
《南史·谢灵运传》记载了关于手本的故事。谢灵运是南朝梁时期的杰出书法家,他的作品被称为“灵运手本”。后来,人们将手本作为学习的典范的象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书法家谢灵运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手本的含义。想象谢灵运的作品集成为了学习的典范,这样就能牢记手本的意思。
词语结构
手本是一个形容词,常用于修饰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1).诉状。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行路难》是 东阳 柴廓 所造。 宝月 尝憩其家,会 廓 亡,因窃而有之。 廓 子賷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2).公文。 明 张居正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誥勑,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掛号,然后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
(3). 明 清 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府尹 遂将参见人员花名手本,逐一点过不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忽然门上传进一个手本来,乃是:‘旧治下 云南 贡生 张寅 禀见。’”《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鲍文卿 领着儿子走到贡院前香蜡店里,买了一个手本,上写‘门下 鲍文卿 叩’。” 清 刘銮 《五石瓠·手本名帖》:“官司移会用六扣白柬,谓之手本; 万历 间士夫刺亦用六扣,然称名帖;后以青壳黏前后叶而绵纸六扣,称手本,为下官见上官所投。其门生初见座师,则用红綾壳为手本,亦始 万历 末年。”

近义词

抄本

(0)
诗文中出现“手本”的诗词

赠裴迪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0)

黑海青歌

越山山有黑海青,长拳快眼健羽翎。

三年笼养未得饱,万里骁俊犹飞星。

黄芦老苇日摧折,白鹭文鸧看磔裂。

腥沾石碛久远风,髓击寒冈散轻雪。

伊人脱手本凡禽,岁晚连绦到上林。

钳奴素贱多侯骨,骑士虚豪即侠心。

晋宫邸废身欲死,燕国云销草如砥。

嗟非鸾凤高杳冥,望尽狐狸众披靡。

当时奉使探远巢,两徼驰兵闻勇鏖。

南土谁知此鸷猛,北州骤见争惊号。

天鹅薄天垂尔翼,海青虽黑打可得。

太平八极无不通,函谷何问关西东。

(0)

春雪

几日韶华雪更侵,龙公试手本无心。

寒留整整斜斜态,暖入融融泄泄阴。

著柳直疑香絮重,拥阶还似落花深。

前头桃李应无恙,剩破相如买赋金。

(0)

黄牛庙

我从白帝城,舟次黄牛峡。

黄牛遗庙存,石马只耳缺。

宛如欧公梦,地灵亦奇绝。

固宜镇大川,千载食常血。

何人赞巨力,曾不纪功烈。

神乎岂求食,挽石骇舟楫。

或云土胜水,兹亦强牵合。

白帝将何云,吾为究其咒。

神禹昔治水,疏凿九州别。

百神各效职,僚佐力俱竭。

功成禹化熊,涂山亦为石。

譬如穆南征,化者想非一。

有化为牛者,断崖留遗迹。

岂亦黄帝馀,与牛同一色。

至今名此峡,援溺有阴力。

淫祠自其俗,神手本正直。

爵以保安侯,足以章神德。

(0)

忆江南.初夏九咏,和刘蔚园·其三

蚕忙日,豆熟已离离。

摘入蟹筐全类茧,缫于女手本无丝。笑杀采桑儿。

(0)

佛手柑

莫道金身幻,黄柑具体真。

拈花应欲语,合掌恰迎人。

手本无碍,拘挛终竟伸。

倘承仙露润,盈掬自长春。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