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附笔常用于书信、文章、报告等文学作品中,用于补充或修正主要内容。在正式的写作场合,附笔可以用来解释或澄清某些观点,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或相关例子,或者对之前的观点进行修正或补充。
- 例句
- 1. 他在信的附笔中提到了一些额外的观点。2. 这篇文章的附笔部分对之前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
- 基本含义
- 指在写文章或书信时,附加一段补充说明或意见。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书信、文件等后面另加的话。
[构成]
偏正式:附(笔
[例句]
这个文件需要加附笔。(作宾语)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写作相关的成语,如“开卷有益”、“文不加点”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并丰富你的语言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作文末尾写了一个附笔,解释了故事的结局。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在作文中添加一个附笔,来进一步解释我们的观点。3. 高中生:在写论文时,我会在结尾处加上一段附笔,以补充和修正之前的论述。4. 大学生:在写研究论文时,附笔是我用来提供额外信息和观点的重要方式之一。
- 故事起源
- 关于附笔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人们写作时的习惯而来的。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在写文章或书信时,常常会在已完成的作品后附加一段附笔,以进一步完善文章的内容。
- 英文翻译
1.postscript; additional not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附笔”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写信或文章时,已经完成了主要内容,但又想补充一些额外的信息或观点,于是在文章的末尾附加了一段“附笔”。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附笔”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附笔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特征。
- 详细解释
(1).书信后面附带加上的话。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广平 附笔请安。”
(2).正文后面的附带说明。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我们的亲爱的国民党先生们,你们指示 张涤非 写电文时,何以对于这样许多像瘟疫一样、臭虫一样,像狗屎一样的所谓‘主义’,连一个附笔或一个但书也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