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合祭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中。它可以用来形容合并两个或多个活动或仪式,以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 例句
- 1. 为了节约时间和资源,他们决定合祭两个重要的宗教仪式。2. 在古代,合祭是一种常见的祭祀方式。
- 基本含义
- 指合并祭祀,合二为一进行祭祀。
- 基本解释
(1).合于祧庙而祭。古代帝王对其世次疏远之祖,依制迁其神主藏于祧庙而合祭之。《公羊传·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
(2).天神地祇,合在一起祭祀。《汉书·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 宋 苏轼 《郊祀奏议》:“谨按《后汉书·郊祀志》, 建武 二年初,制郊兆於 洛阳 ,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此则 汉 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宋史·盛陶传》:“议合祭天地,请从先帝北郊之旨。”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古代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和传统。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宗教和仪式相关的成语,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学校合祭了两个班级的运动会,这样大家可以一起参加活动。2. 初中生: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决定合祭两个科目的考试,这样可以集中复习。3. 高中生:学校合祭了毕业典礼和颁奖典礼,让我们可以一起庆祝和回顾这几年的努力。
- 故事起源
- 合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仪式。在古代,人们在进行祭祀活动时,为了节省时间和资源,常常会将多个祭祀活动合并为一个进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更好地凝聚人们的信仰和情感。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合”字和“祭”字分别与合并和祭祀这两个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了解成语的起源和背景故事也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 词语结构
- 合祭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合”表示合并,将两个或多个事物合为一体,“祭”表示祭祀,进行宗教仪式。
- 详细解释
- 合祭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祭祀活动合并为一个进行,以达到节约时间和资源的目的。合祭在古代中国的宗教仪式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通过合并祭祀活动,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祭祀,节省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