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急步。《楚辞·离骚》:“何 桀 紂 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王逸 注:“窘,急也……欲涉邪径,急疾为治。”《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弱植慕端操,窘步惧先迷。” 刘良 注:“急步追之,常恐先迷失其正道也。”
(2).步履艰难。 三国 魏 曹丕 《陌上桑》诗:“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 金 元好问 《论诗》诗:“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復见前贤。”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鸷忍·彭博通》:“ 元 时 攸县 张子云 者,身长八九尺,为人担米,肩各一石,首戴五斗,而行无窘步。” 清 戴名世 《游烂柯山记》:“从亭侧攀萝缘磴而上,皆窄径,窘步至其巔,正与亭相对。”
- 基本含义
- 形容尴尬、为难的步伐或行为。
- 详细解释
- 窘步是由形容词“窘”和名词“步”组成的成语。窘指的是困窘、为难,步指的是步伐、行动。窘步形容一个人在尴尬或为难的情况下的步伐或行为,通常表现为不自然、犹豫或笨拙的姿态。
- 使用场景
- 窘步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尴尬、困窘的情况下的行为表现。比如,当一个人在公众场合摔倒后尴尬地爬起来,我们可以说他窘步而行。另外,当一个人在某种困境下迈出迟疑的步伐时,也可以用窘步来形容。
- 故事起源
- 窘步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位官员。据说,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贽的官员因为犯了错误而被贬职,被迫离开京城。在他离开京城的路上,他的马踏入了沼泽地,陷得很深。李贽下马试图拔出马蹄,但是由于沼泽地的泥泞,他的脚陷得很深,无法拔出。他只能尴尬地迈着窘步,艰难地走出沼泽地。后来,人们用“窘步”来形容一个人在尴尬、为难的情况下的步伐。
- 词语结构
- 窘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窘是形容词,步是名词。通常以“窘步而行”或“窘步走来”等形式出现。
- 例句
- 1. 在面对老师的质问时,小明窘步地回答了问题。2. 小红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走起路来窘步不已。3.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他窘步地寻找答案。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窘步”成语中的“窘”字,想象一个人在尴尬的情况下走路时的笨拙和不自然的姿态,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窘步相关的成语,比如“窘境”、“窘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面对班级同学的嘲笑时,窘步地离开了教室。2. 初中生:在面试时,小红窘步地回答了问题,但还是被录取了。3. 高中生:面对困难的考试题,小王窘步地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