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后汉书·杨震传赞》:“ 震 畏四知, 秉 去三惑。”《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 唐 许浑 《金谷园》诗:“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参见“ 三不惑 ”。
(2).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法苑珠林》卷十:“居兹三惑,示画篋之非真;出彼四门,厌浮云之易灭。” 明 徐復祚 《一文钱》第六出:“立三观、破三惑,成三德,捐思絶议,自证菩提。”
- 基本含义
- 指人生中的三种迷惑,即财迷、色迷和权迷。
- 详细解释
- 三惑是指人们在追求财富、欲望和权力时容易产生的迷惑。财迷指人过分迷恋财富,以至于失去了道德和人性;色迷指人过分迷恋美色,沉迷于情欲之中,无法自拔;权迷指人过分迷恋权力,为了追求权势而不择手段。这三种迷惑在人生中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失去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了金钱、欲望和权力而迷失了自己的人。可以用于讨论人生的价值观和追求的方向,以及警示人们不要被物质和欲望所迷惑。
- 故事起源
- 《庄子·大宗师》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庄子问惠子:“你知道‘三惑’吗?”惠子答:“不知道。”庄子说:“财迷、色迷、权迷就是三惑。”这个故事中的对话成为了“三惑”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三惑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一直在追求金钱和权力,已经完全陷入了三惑之中。2. 懂得抵制三惑,才能真正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个迷惑的关键词与成语的发音进行联想,形成记忆图像。比如,可以想象一个迷失在金钱、欲望和权力的迷宫中,从迷宫的出口传来“三惑”的声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财迷、色迷和权迷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并思考如何避免这些迷惑对自己的影响。此外,也可以学习其他与人生价值观和追求相关的成语,如“知足常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成为财迷、色迷或权迷,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2. 初中生:我们应该警惕财迷、色迷和权迷给我们带来的诱惑,不要迷失自己。3. 高中生:追求金钱、欲望和权力是人生中的三大诱惑,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它们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