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通倅的词语解释
通倅的意思
拼音:tōng cuì    注音:ㄊㄨㄙ ㄘㄨㄟˋ
基本解释

谓升任高一级的副职。 宋 王禹偁 《送光禄王寺丞通判徐方》:“通倅 徐方 蒨綬新, 老莱 衣服暂离身。”

基本含义
指能够通达各方面的人,多指能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的人。
详细解释
通倅是由“通”和“倅”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通的意思是通达、通晓,倅的意思是人才、官吏。通倅合在一起,表示能够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的人。
使用场景
通倅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知识或技能,也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全面能力。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懂得管理,又懂得技术,还懂得营销,是一个真正的通倅。
故事起源
通倅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是指史书的作者司马迁,他在自序中自嘲说自己是一个通倅,因为他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对历史、文学、政治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词语结构
通倅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是一个通倅,不仅懂得技术,还懂得管理和市场营销。2. 她是一个通倅,不仅精通音乐,还擅长绘画和写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通倅”与“通达多种学问或技能”的含义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众多学问和技能的门槛上,能够通行其中,称之为通倅。
延伸学习
如果对于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学问或技能相关的成语,如“文韬武略”、“拔苗助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一个通倅,不仅会教我们数学,还会唱歌跳舞。2. 初中生:他是一个通倅,不仅擅长科学实验,还会写诗作文。3. 高中生:她是一个通倅,不仅在学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还在社会实践中有出色的表现。
(0)
诗文中出现“通倅”的诗词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

平生闻说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

槛外澄江练不收,窗中远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才人名士遥相望。

谢公向此凭熊轼,白傅曾为鹿鸣客。

江楼山寺多赋诗,往往题名在僧壁。

皇家早岁平吴后,翰林贾公为太守。

至今清话玉堂中,夸诧江山不离口。

吾君御极初选艺,东枢贰卿新擢第。

解褐曾縻佐郡官,首得宣城为历试。

紫微田郎次登科,东枢受代传厅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今在乌台为察视。

迩来通倅少名流,云泉竹树应包羞。

今春忽命姚著作,学术纵横才磊落。

当年雄揖第三名,官路迍邅久漂泊。

去岁献文重召试,新恩始上芸香阁。

未教修史未演纶,宣城奉使聊亲民。

且忻彩服得就养,莫叹朱衣未即真。

旧游应有交朋在,此去仍言婚宦新。

下车布政民休休,高吟浅酌谁献酬。

夜深红烛在何处,绮霞阁通叠嶂楼。

公权书札燕许词,未免山僧乞撰碑。

撰碑书碑即三载,眼看徵诏在丹墀。

却愁未尽江南兴,闲坐蓬瀛挥玉柄。

黄枢侍臣两制官,待君同说宣城景。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