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倚瑟的词语解释
倚瑟的意思
拼音:yǐ sè    注音:ㄧˇ ㄙㄜˋ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女子的姿态优美、柔和。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事物的优雅、柔美。
例句
1. 她的举止文雅,宛如倚瑟之姿。2. 他的舞姿优美,如同倚瑟一般动人。
基本含义
形容女子优雅、柔美的姿态。
基本解释

谓和着瑟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使 慎夫人 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司马贞 索隐:“谓歌声合於瑟声,相依倚也。”《西京杂记》卷一:“ 高帝 戚夫人 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絃歌,毕,每泣下流涟。” 明 文徵明 《秋怀》诗之一:“伤心最是 邯郸 道,忍听佳人倚瑟歌。”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优雅、柔美相关的成语,如“婉约”、“曲线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舞姿优美,像倚瑟一样动人。2. 初中生:她的举止文雅,宛如倚瑟之姿。3. 高中生:她的姿态优雅,如同倚瑟一般动人。4. 大学生:他的琴声像是倚瑟一般,美妙动人。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十七年》中有一句话:“倚瑟而望,夜夜引领。”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女子倚靠在乐器上观望远方,每天都这样,引领着夜晚。后来,人们用“倚瑟”来形容女子的姿态优雅、柔美。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女子倚靠在乐器上,姿态优雅、柔美的样子,然后把这个形象与成语“倚瑟”关联起来,帮助记忆。
词语结构
倚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倚”是动词,表示倚靠;“瑟”是宾语,表示乐器。动词和宾语的结合形成了这个成语。
详细解释
倚瑟是一个古代的乐器,形状像琴,又称为瑟瑟。成语“倚瑟”的基本含义是指女子倚靠在乐器上,形态优雅、柔美。这个成语形容女子的姿态优雅,如同倚靠在乐器上一样。
(0)
诗文中出现“倚瑟”的诗词

夏日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银瓶绠转桐花井,沈水烟销金博山。

文簟象床娇倚瑟,綵奁铜镜懒拈环。

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

(0)

雒阳行

诏书早洗雒阳尘,叔父如王有几人。

先帝玉符分爱子,西京铜狄泣王孙。

白头宫监锄荆棘,曾在华清内承直。

遭乱城头乌夜啼,四十年来事堪忆。

神皇倚瑟楚歌时,百子池边袅柳丝。

早见鸿飞四海翼,可怜花发万年枝。

铜扉未启牵衣谏,银箭初残泪如霰。

几年不省公车章,从来数罢昭阳宴。

骨肉终全异母恩,功名徒付上书人。

贵彊无取诸侯相,调护何关老大臣。

万岁千秋相诀绝,青雀投怀玉鱼别。

昭丘烟草自苍茫,汤殿香泉暗呜咽。

析圭分土上东门,宝毂雕轮九陌尘。

骊山西去辞温室,渭水东流别任城。

少室峰头写桐漆,灵光殿就张琴瑟。

愿王保此黄发期,谁料遭逢黑山贼。

嗟乎龙种诚足怜,母爱子抱非徒然。

江夏漫裁修柏赋,东阿徒咏《豆萁》篇。

我朝家法逾前制,两宫父子无遗议。

廷论繇来责佞夫,国恩自是优如意。

万家汤沐启周京,千骑旌旗给羽林。

总为先朝怜白象,岂知今日误黄巾。

邹枚客馆伤狐兔,燕赵歌楼散烟雾。

茂陵西筑望思台,月落青枫不知路。

今皇兴念穗帷哀,流涕黄封手自裁。

殿内遂停三部伎,宫中为设八关斋。

束薪流水王人戍,太牢加璧通侯祭。

帝子魂归南浦云,玉妃泪洒东平树。

北风吹雨故宫寒,重见新王受诏还。

惟有千寻旧松栝,照人落落嵩高山。

(0)

春思诗

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

兰色望已同,萍际转如一。

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

边郊阻游衍,故人盈契阔。

梦寐借假簧,思归赖倚瑟

幽念渐郁陶,山楹永为室。

(0)

詶乐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见寄

夜树风韵清,天河云彩轻。

故苑多露草,隔城闻鹤鸣。

摇落从此始,别离含远情。

闻君当是夕,倚瑟吟商声。

外物岂不足,中怀向谁倾。

秋来念归去,同听嵩阳笙。

(0)

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

几年丹霄上,出入金华省。

暂别万年枝,看花桂阳岭。

南方足奇树,公府成佳境。

绿阴交广除,明艳透萧屏。

雨馀人吏散,燕语帘栊静。

懿此含晓芳,翛然忘簿领。

紫茸垂组缕,金缕攒锋颖。

露溽暗传香,风轻徐就影。

苒弱多意思,从容占光景。

得地在侯家,移根近仙井。

开尊好凝睇,倚瑟仍回颈。

游蜂驻綵冠,舞鹤迷烟顶。

兴生红药后,爱与甘棠并。

不学夭桃姿,浮荣在俄顷。

(0)

简施聘之

欲扳御史新骢马,拟脱仙郎旧锦袍。

五色文章真凤鸟,百年功利一鸿毛。

当垆不爱燕姬少,倚瑟番惊越调高。

二十年来空落魄,风流今已愧人豪。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