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徵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事物变化的敏感度。也可用于描述音乐家或音乐爱好者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例句
- 1. 他对音乐的徵音能力非常敏锐,能够准确判断每个音符的音高。2. 这位演员的徵音能力很强,能够准确模仿各种声音。
- 基本含义
- 徵音是指音乐中的一种标记,表示音高的变化。引申为察听、鉴别音调的能力。
- 基本解释
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级。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四:“徵音録响,操终则絶。”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大祭之乐缺商》:“窃谓五音如四时代谢,不可缺一。若无徵音,则本朝之乐大段不成説话。”参见“ 徵声 ”。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音乐有兴趣,可以深入学习音乐理论中的徵音符号及其含义。此外,也可以了解其他与音乐相关的成语,如“音律”、“音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徵音能力很好,可以听出每个音符的高低。2. 初中生:她对音乐的徵音能力非常敏锐,能够准确模仿各种声音。3. 高中生:这位音乐家的徵音能力很强,他能够准确地演奏复杂的音乐作品。4. 大学生:他的徵音能力使得他在音乐界有着很高的声誉,被誉为音乐天才。
- 故事起源
- 徵音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乐经》中。根据《乐经》的记载,徵音是乐曲中的一种标记,用来表示音高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引申为人们察听、鉴别音调的能力。
- 记忆技巧
- 联系音乐理论中的徵音符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徵音”与“敏感度”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引申含义。
- 词语结构
- 徵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徵音在古代音乐中是指标记音高变化的符号,用来表示乐曲中的音调变化。在现代汉语中,徵音引申为人们察听、鉴别音调的能力,也可以指代人们对事物变化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