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登贤书的词语解释
登贤书的意思
拼音:dēng xián shū    注音:ㄉㄥ ㄒㄧㄢˊ ㄕㄨ
使用场景
登贤书通常用于形容对有才德的人的赞美和敬意,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写信、演讲或赞美文章等。
例句
1. 他写了一封登贤书,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2. 这篇文章是一篇登贤书,赞美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基本含义
指以文学作品或书信等形式,表达对贤人的赞美和敬意。
基本解释

科举时代称乡试中式为登贤书。 明 袁宏道 《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 献夫 高才,早有文誉,而其登贤书也,乃在强仕之后。”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吴京丞》:“ 钱塘 吴西谷 京丞 清鹏 ,於 嘉庆 丙子登贤书。”《花月痕》第五一回:“余死友 东越 韦公 莹 ,字 痴珠 ,弱冠登贤书。”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学习登贤书这个成语:1. 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人对贤人的赞美和敬意的表达方式。2. 学习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记,了解古代贤人的事迹和影响。3.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了解当代人对贤人的赞美和敬意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写了一封登贤书,表达了对您的敬意。2. 初中生:这篇作文是一篇登贤书,赞美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3. 高中生:我想写一篇登贤书,表达对我的父母的感激之情。4. 大学生:我准备写一封登贤书,向我的导师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感谢。
故事起源
登贤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记载了鲁国大夫子贡写给孔子的一封信。信中,子贡表达了对孔子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这封信被称为《登贤书》,后来成为了成语“登贤书”的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登贤书这个成语:1. 将“登”字与“赞美”联系起来,表示表达对某人的赞美。2. 将“贤”字与“有才德的人”联系起来,表示对有才德的人的赞美。3. 将“书”字与“书信”或“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表示通过书信或文学作品表达赞美之情。
词语结构
登贤书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详细解释
登贤书是由“登”、“贤”和“书”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登”表示赞美和敬仰,“贤”表示有才德的人,“书”表示书信或文学作品。登贤书的基本含义是通过书信或文学作品的方式,表达对贤人的赞美和敬意。
(0)
诗文中出现“登贤书”的诗词

桂山十二章送朱方伯赴陜西

桂山巀兮,桂水潏兮。产兹荩臣,邦之杰兮。

维此荩臣,允武允文。奋庸中外,厥声沄沄。

登贤书,乃践亨衢。乃秉邦宪,乃陈吁谟。

龙节斯煌,鹭车载驱。孰荒我锄,孰枯我濡。

炎海之陬,有鸮有蟊。帝命公往,参彼大猷。

敷政不絿,是釐是柔。皇泽爰流,恫瘝以瘳。

帝曰良哉,予嘉乃绩。于旬于宣,往佐邦伯。

以纠以逖,以弘皇德。内绥群黎,外威北貊。

泾原有骑,敢犯我圉。公董王旅,往禦其侮。

龙盾虎韔,载斧其吭。群丑以刘,北鄙载宁。

公有丕绩,皇用宠锡。有廓闽邦,陟公为伯。

是怀是抚,公维民父。是训是釐,公维民师。

相彼玉瓒,注兹黄流。温温君子,多祉是遒。

天祚公?,是多贤子。春榜秋台,克趾厥美。

河华千里,维古帝京。皇曰往哉,汝维长城。

公拜稽首,宠命维隆。敢竭股肱,之屏之墉。

金城万雉,周汉所营。公往莅之,捍彼朔庭。

四国来同,方伯之功。讫其外庸,乃卿乃公。

隼旟熊轼,出次芋原。群公饯之,班以周旋。

有鲜有薧,有㮚有枣。方伯燕胥,其鼓考考。

咸阳遗黎,戴公父母。若耋若稚,奔走来迓。

秦人之喜,闽人之悲。愿秉钧枢,式弘厥施。

终南之麓,烟树苍苍。思我公兮,曷日其忘。

粤山之椒,停云䨧䨧。公念我兮,毋金玉其音。

(0)

寄王子直·其一

三见登贤书,每有千人进。

少年盛名声,高士离幽遁。

吾怜王子秀,屡黜曾不近。

栖迟困家食,屈首仕州郡。

始疑造物意,实于才者吝。

宁与朝廷分,不使山野尽。

间令特达士,竭力事推引。

知音与汇征,千岁名双振。

忆君盛文华,遇事尤精敏。

雷电腾火车,波涛驾蛟蜃。

譬之逢羿射,所发无不准。

固穷当益坚,达生尚无闷。

府公枢轴老,治道常坐论。

屡闻下榻迎,岂惟虚己问。

人生贵意气,感激多发愤。

想见吐胸中,江河出方寸。

便当荐书上,累鸷推孤隼。

咫尺青冥天,励翼见翔奋。

年华不吾与,二毛倏生鬓。

禄仕久益贫,拙谋老仍钝。

干时尚有违,得名谅无分。

行当鸿鹄举,判与麋鹿浑。

江鱼事钩罩,吴稻收囷囤。

君时据亨衢,寄声勿招隐。

(0)

题东华侄诗文集

生子不愿为腐儒,寻行数墨成蠹鱼。

教子莫教治生产,求田问宅徒守株。

君不见渥洼龙种千里足,高视阔步陵天衢。

安能俛首随款段,血汗伏枥悲盐车。

忆我伯兄九谷子,先世分室城东居。

一朝落地为兄弟,先后雁行如贯珠。

七岁同师授章句,八岁九岁能操觚。

十岁为文学声律,弟兄唱和无时无。

大庭广众弄柔翰,满堂宾客争称誉。

伯翁我翁莞尔笑,私心相庆阳谦虚。

我年十三举博士,自誇逸足能先驱。

须臾阳九天改步,儒冠高挂归田庐。

伯兄十五始入学,一举再举登贤书

兄年十九我十八,从此出处天渊殊。

兄方及弟两出宰,廿年不调思归与。

我年四十入山去,终老不材如大樗。

殊涂同辙各有以,盖棺事定当何如。

伯兄不死赖有子,快哉一马生三驹。

中间神骏不可测,少不相从东郡趋。

有时绕膝闻诗礼,有时出郭随蹇驴。

有时承欢郯子国,有时定省来姑苏。

孺子可教更可畏,制义帖括宁区区。

吟诗直欲祖风雅,初盛为主中晚奴。

文章寝食饱秦汉,三唐两宋皆皮肤。

而翁所学有真诀,心传口授无精粗。

小子狂简志高远,良玉未及分瑕瑜。

秋风飒飒树不静,废书读礼日月徂。

太初堂上见手泽,白门城外闻啼乌。

故园归去问封树,总角今来成丈夫。

我时卧病一百日,朝来起坐须持扶。

归人解装席未煖,闻我老病深嗟吁。

自携诗卷过桥去,行吟直到南山隅。

吟声未歇履声近,病夫下榻开绳枢。

入门再拜谁家子,谛视方知封与胡。

去日垂垂髫夹囟,归时鬑鬑微有须。

去日斑衣事儿戏,归时博带飘长裾。

人生少壮会如此,使我日暮悲穷涂。

问子来意胡为乎,袖中有物能卷舒。

琅玕出手光照席,索我落笔为点污。

我身既隐文何有,汝言可采良不诬。

开卷一唱复三叹,掩卷大声还疾呼。

九谷子,九谷子,有子如此道不孤,有子如此道不孤。

(0)

送何同叔赴湖南漕

畴昔登贤书,夫子持文衡。

每见辄忽别,问端不能更。

一从齿周行,后先佐司成。

未几奉辟书,复接台中评。

词色陶春和,风味浥秋清。

人生事好乖,岁晚意始倾。

云何千里去,一节湘中行。

留行我无说,脱去公方荣。

人言转输重,我视锱铢轻。

望之拾遗愿,公岂少此情。

向来否泰疏,上亦知忠诚。

公身有内外,公意无亏盈。

雁来书可慰,细数新丰程。

(0)

秋思

鸿雁逐飞云,青天亦有行。

兄弟本四人,仲季歘云亡。

伯窜东海隅,叔留南海旁。

相隔万馀里,东南永相望。

忆昔在长安,膝下共两双。

朝去候门扉,朝回牵衣裳。

忆昔在南国,齐揖事先王。

教训日以严,道义日以康。

忆昔在家园,气力各自强。

读书穷壶兴,落笔竞沅湘。

神异古人遇,举世无文章。

当春二三月,风吹百草长。

登堂献寿酒,散步陟崇冈。

夏日听黄鹂,阴阴亭馆凉。

折荷绿玉池,剥荔黄金床。

桐叶下金井,四围橘柚黄。

薄暮向空阶,联袂延月光。

忽见梅花发,大开楼上窗。

色映枝枝玉,诗成字字香。

好景必同赏,佳酿必同尝。

夜寒必同被,得句必同商。

先子忽见背,血泪尽汪洋。

三载草土中,不离阿母傍。

伯也忽瞿然,团圞非久长。

拜母别诸弟,薙发栖大匡。

仲弟登贤书,云路步前芳。

叔弟薄青衿,欣然慕老庞。

阿季独俶傥,走马少年场。

抱志虽各殊,骨肉不相忘。

一朝日月坠,大地共仓皇。

紫荆长枝折,飘零天一方。

寄书阻兵革,得罪饱冰霜。

远碛听笳吹,回头盼故乡。

前月片纸来,摧胸裂肝肠。

闾井十无一,举家惨罹殃。

叔弟尚伏枕,一命在微茫。

母死恐未葬,弟死谁盖藏。

登山苦无梯,涉河苦无梁。

山木何翛翛,河水何汤汤。

安得高飞翼,驾我以翱翔。

狂雨日下来,白昼黑淋浪。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