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等场合,用来告诫人们不要从事盗窃行为,倡导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
- 例句
- 1.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区巡逻,共同攘窃。2. 政府要加大力度打击盗窃行为,坚决维护社会治安。
- 基本含义
- 指抵制和打击盗窃、掠夺行为。
- 基本解释
盗窃;抢夺。《书·微子》:“今 殷 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怨人不可邇,敌国不可狎,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妻子流离,性命不保,虽加刀锯,亦不能禁其攘窃。” 孙中山 《裁兵宣言》:“遂不惜举当世所碍之武力,以为攘窃权利之具者,躬自减削,以导国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对比学习其他与攘窃意思相关的成语,如“盗亦有道”、“窃玉偷香”等,加深对盗窃行为的认识和警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珍惜公共财物,不要攘窃。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反盗窃宣传活动,呼吁大家共同抵制攘窃行为。3. 高中生: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反对攘窃行为。
- 故事起源
- 攘窃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是“攘窃如鼠。”这句话出自《左传·庄公二十年》。庄公是鲁国的国君,他在位期间,国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盗窃事件。庄公感到非常愤怒,他用“攘窃如鼠”来形容这些盗窃者,意思是盗贼就像老鼠一样猖獗不止。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广泛应用于抵制和打击盗窃行为。
- 记忆技巧
- 攘窃的发音类似于“让窃”,可以用“让窃”的意思来帮助记忆。让窃就是让盗窃者离开,不给他们任何机会。
- 词语结构
- 攘窃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攘为动词,窃为宾语。
- 详细解释
- 攘指抵挡、驱除,窃指偷盗。攘窃意为抵制和打击盗窃行为,表示不容忍和反对偷窃、掠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