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宫墙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防御措施非常严密,难以攻克。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团体的力量强大,使得外界难以突破。此外,宫墙还可以用来比喻某个困境或难题,难以解决。
- 例句
- 1. 这个城市的安全防线就像一道坚固的宫墙,保护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 面对困境,我们要像攻破宫墙一样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 基本含义
- 指宫殿内的墙壁,也借指守卫险要的地方。
- 基本解释
(1).住宅的围墙。《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则男女之别毋自正矣。”
(2).《论语·子张》:“ 叔孙武叔 语大夫於朝曰:‘ 子贡 贤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贡 。 子贡 曰:‘譬之宫墙, 赐 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称师门为“宫墙”。 汉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元 刘詵 《咏归亭赋》:“屹宫墙之数仞,接道义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异数记》卷五引 清圣祖 ( 康熙 )《过阙里》诗:“鑾輅来 东鲁 ,先登夫子堂。两楹陈俎豆,万仞见宫墙。”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宫墙高万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宫廷的围墙。 唐 岑参 《送郑少府赴滏阳》诗:“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 唐 杜牧 《阿房宫赋》:“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恣劫》:“ 咸阳 王气都沦丧,离离满宫墙。”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宫墙,隔断了春天,隔断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晋书·段灼传》:“﹝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宫墙,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起烟尘, 金陵 气暗,怎救宫墙!”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宫墙这个成语的使用和相关的故事,可以查阅相关的文化、历史书籍,或者参考相关的网站和资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宫墙高高的,我爬不上去。2. 初中生:这个团队的合作能力就像一道宫墙,很难攻破。3. 高中生:他的知识面很广,就像一座宫墙,无所不知。4. 大学生:面对挑战,我们要像攻破宫墙一样,充满信心。
- 故事起源
- 宫墙这个成语的起源与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君主有关。据说,春秋时期的吴国国君阖闾修建了一道高墙,用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免受外敌侵犯。这道墙被称为“宫墙”,因为它围绕着吴国的宫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用“宫墙”这个词来比喻坚固的防御措施。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宫墙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座高大坚固的宫墙上,俯瞰四周,感受到它的稳固和安全感。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宫墙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词组成,没有特殊的语法或词序要求。
- 详细解释
- 宫墙,是古代宫殿内的墙壁,用于保护宫殿的安全。宫墙高大坚固,往往有许多卫兵守卫,使得外人难以进入。因此,宫墙也常常被用来比喻固若金汤的防御措施,以及难以逾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