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河东的词语解释
河东的意思
拼音:hé dōng    注音:ㄏㄜˊ ㄉㄨㄙ
使用场景
成语“河东”常用于形容某个地方或人物被忽视或被遗忘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被忽视,或者某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被忽视等等。
例句
1. 这个小村庄就像河东一样,被人们遗忘已久。2. 他在团队中默默工作了很久,却被视为河东之狮。
基本含义
指被人遗忘或忽视的地方或人物。
基本解释

◎ 河东 Hédōng
[Hedong] 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秦汉时置河东郡、唐初 置河东道,开元间又置河东节度使,宋置河东路,明废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河东”相关的成语,如“河东狮吼”、“河东狮子”等,以扩大对这一主题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河东的小动物们在春天里欢乐地奔跑着。2. 初中生:这个小镇虽然河东,但是人们的生活质量一直很高。3. 高中生:他虽然是个河东之狮,但他的实力绝对不能小看。
故事起源
河东一词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河东狮原本是一只非常强大的狮子,但由于生活在偏远的河东地区,人们对它的存在几乎毫无了解。因此,河东一词逐渐演变成了形容被忽视的地方或人物。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被遗忘的地方或人物,比如一个被人们忽视的小村庄,来帮助记忆成语“河东”。
词语结构
河东是一个地名,与“被忽视”或“被遗忘”相关的成语通常以“河东”作为修饰词,用来形容被忽视的地方或人物。
详细解释

黄河 流经 山西省 境,自北而南,故称 山西省 境内 黄河 以东的地区为“河东”。《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 秦 始征 晋 河东 ,置官司焉。”《孟子·梁惠王上》:“ 河内 凶,则移其民於 河东 ,移其粟於 河内 。 河东 凶亦然。” 赵岐 注:“ 魏 旧在 河东 ,后为强国兼得 河内 也。”

(0)
诗文中出现“河东”的诗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0)

新乐府.隋堤柳.悯亡国也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

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

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

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

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

龙舟未过彭城閤,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0)

龙挂

白龙下天欲行雨,赤日卷水江中央。

河东倾浪波接,剑影倒射云旗扬。

下民方忧涸辙鲋,上帝许借天瓢浆。

龙来劝尔一杯酒,平地水深三尺强。

(0)

别子瞻

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祇怀忧。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徐州英伟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区域。

珠树三株讵可攀,玉海千寻真莫测。

一昨秋风动远情,便忆鲈鱼访洞庭。

芝兰不独庭中秀,松柏仍当雪后青。

故人持节过乡县,教以东来偿所愿。

天上麒麟昔漫闻,河东鸑鷟今才见。

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已南能几人。

八砖学士风标远,五马使君恩意新。

黄尘冥冥日月换,中有盈虚亦何算。

据龟食蛤暂相从,请结后期游汗漫。

(0)

河阴夜泊忆微之

忆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应上郡楼。

万里月明同此夜,黄河东面海西头。

(0)

可叹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