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之情。也可用于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根源和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 例句
- 1. 他离开家乡多年,但始终心系绣梓,对家乡的思念从未减少。2. 她虽然在外地工作,但对家乡的绣梓之情一直没有改变。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不忘家乡的美好和亲人的思念。
- 基本解释
亦作“綉梓”。精美的刻版印刷。古代书版以梓木为上,故称。 元 史弼 《景行录》:“予寸怀如春风,愿与天下共,故绣梓以广其传。”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因记 景定 中公取二 陵 、 坡 、 谷 四家之诗,分门编类,绣梓流传,名之曰《四诗类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 中国 先前刻木一细,便曰‘绣梓’,是可以作这译语的。”
-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成语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2. 学习其他与家乡和亲情相关的成语,如“乡愁”、“血浓于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但我对家乡的绣梓之情从未改变。2. 初中生:即使我在外地上学,但我对家乡的绣梓之情始终没有减少。3. 高中生:离开家乡的日子越久,我对家乡的绣梓之情就越加浓厚。
- 故事起源
- 绣梓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离开家乡去追求梦想,但他始终忘不了家乡的美好和亲人的思念。最终,他回到家乡,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刻在梓木上,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绣梓”这个成语与绣花和梓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用针线在织物上刺绣,将对家乡的思念绣在心中,坚如梓木般持久。
- 词语结构
- 主语 + 绣梓
- 详细解释
- 绣梓是由“绣”和“梓”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绣”是指绣花,即用针线在织物上刺绣;“梓”是指梓木,一种质地坚硬的树木。绣梓的意思是将家乡的美好和亲人的思念刻在心中,如同绣花一样细致入微,坚如梓木般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