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计量;估量。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乃斫孙枝,準量所任;至人攄思,制为雅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麯并酒》:“﹝浸药酒法﹞用米亦无定方,準量麴势强弱。”《北史·房彦谦传》:“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準量人数,半破半成,徒计官员之多少,莫顾善恶之众寡。”
(2).引申为比例。 明 高攀龙 《家谱·内传》:“ 黄巖公 以后,则高节大略,自淑淑人之概,大抵表见,而业亦渐隆,其起家盖与德相为準量。”
犹瞄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敌臺者以杀敌为义也……其孔内狭外阔,以便左右准量也。”
- 基本含义
- 准确地估量或衡量数量。
- 详细解释
- 准量是指准确地估量或衡量数量,不多也不少。它强调在处理事物时要准确把握数量的大小,不可过多或过少,以确保准确性和适度。
- 使用场景
- 准量常用于形容对待事物要有准确的估量和衡量,不可过度或不足。可以用于各种情况,如工作中的时间管理、食物的调味、学习的安排等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准量的故事起源不太清楚,但它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强调在处理事物时要做到准确的估量和衡量,以免出现错误或不适当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准量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准”和“量”。
- 例句
- 1. 他准量地估计了工作所需的时间,使得任务能够按时完成。2. 在烹饪时,要准量地添加调味料,以保持菜肴的口感。3. 学习时要准量地安排时间,既不能过度劳累,也不能浪费时间。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准”字与准确、准时等概念联系起来,将“量”字与数量、衡量等概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准量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准量相关的成语,如“准确无误”、“准时”等,以丰富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准量地写字,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2. 初中生:在做实验时,我们要准量地加入化学试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高中生:在考试前,要准量地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各科目的复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