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目识的词语解释
目识的意思
拼音:mù zhì    注音:ㄇㄨˋ ㄓㄧˋ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能力。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判断非常准确,能够看穿事物的本质。
例句
1. 他的目识非常准确,一眼就能看出事物的本质。2. 这个专家的目识很独到,他能够看出问题的根源。
基本含义
指眼力高,能够辨别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基本解释

看后即记住。 唐 韩愈 《送孟秀才序》:“退披其编以读之,尽其书,无有不能,吾固心存而目识矣。”原注:“识,音志。”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目不识丁”、“目光如豆”等,来扩展对于目识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目识非常好,能够看出谁在说谎。2. 初中生:她的目识很犀利,一眼就看出了这个问题的关键。3. 高中生:这位教授的目识非常敏锐,能够看透学术问题的本质。4. 大学生:他的目识让人佩服,能够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故事起源
目识一词来源于庄子的《天地》一章。庄子在这一章中以“目识”来讲述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并提出了“目识之所见,非所见也”的观点。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目识”这个成语的发音“mù shí”,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将“目识”联想为“目瞪口呆”,表示眼睛睁得大大的,看得很清楚。通过这个联想,可以记住“目识”表示眼力高,能够辨别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词语结构
目识为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其中目识为形容词,表示具有辨别力高的意思。
详细解释
目识一词源自《庄子·内篇·天地》:“目识之所见,非所见也。”意为眼睛所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看到的。这里的“目识”指的是人们通过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但并不代表就能够真正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因此,“目识”成语形容人眼力高,能够辨别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0)
诗文中出现“目识”的诗词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一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0)

曹操

心非禅代荀文若,目识奸雄许子将。

身苟未亡终篡汉,不知何德比文王。

(0)

送郝武民游大泽山

太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

我昨梦游踏其顶,俯视一气无岧峣。

大泽拔地五千仞,势与劳岱为单椒。

名士爱山如爱色,一时得意皆倾国。

买之不惜髯参钱,一生能著几两屐。

有客有客字武民,嵚崎历落可笑人。

手中九节赤城杖,名山面目识其真。

峰头日出金雅翥,世上好梦人未寤。

此去浩歌问郁仪,留我他日题名处。

(0)

古别离

妾离父母来从君,相期百年终此身。

初合鸾凰席未煖,熟视眉目识未真。

兵符捉人夜调遣,丁宁尅日到边面。

红旗在手弓在腰,花骢一跃迅于箭。

回头语我勿惨伤,归来印斗金带黄。

我闻军功未易就,膏血紫塞十八九。

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

吠月啼晓喧孤帏,泪雨千行心肝摧。

与其眼穿万里见无日,何如同赴沙场战死俱白骨。

(0)

和治盦四十述怀三首·其二

山川一何旷,宇宙一何悠!

丈夫志四海,良日登远游。

问君今何行,弹冠佐名州。

青松冠岩列,光气难与俦。

目识南岭,终怀在归舟。

我不践斯境,忘彼千载忧。

自从分别来,日月有环周。

行行向不惑,邈哉此前修。

愿君谢诸子,慷慨忆绸缪。

(0)

将访云淙先此寄讯陈秋涛宗伯

曙海明霞高可餐,未邀寓目识松颜。

可知景在三山外,最忆春深五柳间。

过客停鞭花底缓,飞仙洗酌月中还。

许藏斗酒怀君久,遮莫莺声报款关。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