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苏武节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困境中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人。可以用来赞美有高尚品质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和他人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苏武节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2. 面对挑战,我们要像苏武一样,坚守信念,展现出苏武节的精神。
- 基本含义
- 指忠诚坚贞,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 基本解释
指 苏武 出使 匈奴 时所持的符节。 汉武帝 天 汉 元年, 苏武 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 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 坚贞不屈,持 汉 节牧羊于 北海 畔十九年, 始元 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 郁达夫 《岁暮感愤》诗:“穷塞寒浸 苏武 节,朝廷宴赐侍中貂。”
- 延伸学习
- 苏武节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部分,可以进一步了解苏武的生平和他在西域的经历。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忠诚、坚贞相关的成语,如“忠诚不渝”、“坚定不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苏武一样,坚持学习,不放弃。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展现出苏武节的精神,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苏武节的品质,坚守自己的兴趣和信念。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要展现出苏武节的精神,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和职责。
- 故事起源
- 苏武节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苏武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忠诚的官员,他被贬到了边远的西域。在西域,他受到了蛮族的虐待和压迫,但他始终保持忠诚和坚贞,拒绝向蛮族屈服。苏武在西域度过了十多年的艰难岁月,在临死之前终于得到了解救。苏武的忠诚和坚贞精神感动了后人,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苏武节”与苏武的故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苏武在西域的艰难岁月中坚守忠诚和坚贞的精神,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成语“苏武节”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苏武”、“节”。其中,“苏武”是人名,指的是历史上的苏武;而“节”表示忠诚、坚贞的品质。
- 详细解释
- 苏武节源自历史上的一个故事,苏武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被贬到边远的西域。在西域,他受到了蛮族的虐待和压迫,但他始终保持忠诚和坚贞。他拒绝向蛮族投降,忍受寒冷和饥饿,坚持守护自己的信仰和责任,最终得到了解救。因此,“苏武节”成为了形容忠诚坚贞、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