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连年。《管子·枢言》:“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汉书·卫青传》:“其后 匈奴 比岁入 代郡 、 雁门 、 定襄 、 上郡 、 朔方 ,所杀略甚众。” 颜师古 注:“比,频也。” 宋 苏轼 《祭常山神文》:“而我州之民,比岁飢殍凋残之餘,不復堪命。”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年老还乡》:“ 元 末,天下扰攘,比岁饥饉。”《清史稿·高宗纪四》:“庚申,以 甘肃 比岁偏灾,免通省民欠籽种口粮仓穀。”
(2).近年。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 杭州 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 杭州 ,但纸不佳。” 宋 沉遘 《上殿札子》:“臣伏见朝廷比岁置官遣使,自京师达於天下,凡征赋之重、力役之众,有所病於民者,悉宽除之。”
- 基本含义
- 比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比年岁长”。通常用来形容长寿的人或事物。
- 详细解释
- 比岁是由“比”和“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比”表示比较,比较年岁长短;“岁”表示年岁。比岁的含义是指与年岁相比较,长寿的人或事物。
- 使用场景
- 比岁常用于赞美长寿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物的历史悠久或经久不衰。例如,可以用于赞美长寿的老人、传统文化、历史名城等。
- 故事起源
- 比岁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事中,魏其武安侯魏咎被封为武安侯后,年岁越来越长。当时的人们用“比岁长”来形容他的长寿。后来,比岁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赞美长寿的人或事物。
- 词语结构
- 比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已经比岁了,但精神矍铄,健康得很。2. 这座城市比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比岁这个成语。可以将“比岁”联想成“比较年岁长短”的意思,用来形容长寿的人或事物。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长寿、历史悠久相关的成语,例如“千秋万岁”、“长命百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外婆已经比岁了,但她还是很健康。2. 初中生:这个古城的历史比岁,吸引了很多游客。3. 高中生:他比岁,但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活力。4. 大学生:这本书已经比岁了,但依然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