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凝旒一词多用于形容人的举止庄重、态度严肃的场合。比如在重要的会议上,领导人凝旒而立,表示对会议的重视和庄重。在正式的场合,人们也会凝旒而坐,以示尊重和庄重。
- 例句
- 1. 在重要场合,领导人凝旒而立,展现了他们的庄重态度。2. 这位老师凝旒而坐,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
- 基本含义
- 指将头发束成髻,表示严肃庄重。
- 基本解释
(1).冕旒静止不动。形容帝王态度肃穆专注。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负扆劳天眷,凝旒念国章。”《旧唐书·杨虞卿传》:“陛下初临万宇,有忧天下之志,宜日延辅臣公卿百执事,凝旒而问,造膝以求,使四方内外,有所观焉。”
(2).代称帝王。 宋 张孝祥 《丑奴儿》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
- 延伸学习
- 除了凝旒,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可以学习,比如“严肃”、“庄重”等。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词典和语文教材,深入学习这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颁奖典礼上,校长凝旒而站,给我们上了一堂庄重的课。2. 初中生:老师凝旒而坐,让我们感到课堂的严肃和庄重。3. 高中生: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凝旒而立,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和庄重的态度。4. 大学生:在学术研讨会上,教授们凝旒而坐,展现了他们严谨认真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凝旒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左传》中。相传,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一位名叫子产的贤臣,他为人庄重严肃,举止端庄。有一次,子产参加了一场重要的会议,他将头发束成髻,凝旒而立,以示对会议的重视和庄重。后来,人们就以凝旒来形容子产的举止庄重,逐渐演变为表示严肃庄重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凝旒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将头发束成髻的样子,表示他的举止庄重严肃。将这个形象和凝旒的发音“níng lú”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凝旒由两个字组成,凝和旒。其中,“凝”的意思是聚集、凝结;“旒”的意思是髻、发髻。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表示严肃庄重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凝旒是由“凝”和“旒”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凝旒的意思是将头发束成髻,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凝旒的形象来源于古代的礼仪,当时人们在重要场合或庄重场合,会将头发束成髻,以示尊重和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