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铧觜的词语解释
铧觜的意思
拼音:huá zī    注音:ㄏㄨㄚˊ ㄗㄧ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说话多、嘴巴大,有时带有贬义。
例句
1. 他真是个铧觜,话从早到晚不断。2. 别理那个铧觜,他只会说大话。
基本含义
指人的嘴巴张开像铧子一样大,形容人说话多、嘴巴大。
基本解释

指铧状的堤坝。 宋 范成大 《铧觜》诗:“导江自 海阳 ,至县迺瀰迤。狂澜既奔倾,中流遇鏵觜。分为两道开,南 灕 北 湘 水。”自注:“在 兴安县 五里所, 秦 史 録 ( 禄 )所作也。 迎海 阳水,纍石为坛,前鋭如鏵,衝水分南北下,为 湘 灕 二江。”一说此铧觜为 唐 李渤 或 鱼孟威 所置。参阅 周汝昌 《范成大诗选》注。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说话多、嘴巴大有关的成语,进一步扩充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铧觜,上课总是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2. 初中生:别和那个铧觜争论了,浪费时间而已。3. 高中生:他一直以来都是个铧觜,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4. 大学生:这位铧觜同学在班级里总是能说会道,很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 成年人:不要理会那些铧觜,他们说话只是为了引起注意而已。
故事起源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人名叫孙子善,他生性好辩,喜欢和人争论。有一天,孙子善和一个朋友争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嘴巴张得大大的,像铧子一样。后来,人们就用“铧觜”来形容说话多、嘴巴大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铧子的形状和人的嘴巴张开的样子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
词语结构
铧觜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名词组成。
详细解释
铧,古代一种农具,形状像铲子,用来翻土。觜,指动物的嘴巴。铧觜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嘴巴张开像铧子一样大,比喻人说话多、嘴巴大。
(0)
诗文中出现“铧觜”的诗词

海阳山湘漓水源歌

我昔读《水经》,曾究湘漓流。

源出始安县,阳海山之陬。

涓涓始一脉,觞泛乃为舟。

盘盓导东北,水分西岭头。

咫尺同源异千里,北曰湘水南漓水。

湘过巴丘入于江,漓至苍梧注郁止。

漓流水弱湘流强,为溯狂波筑铧觜

刊凿灵渠万世功,谁其作者秦臣史。

渠开水似天河倾,因功谋利费经营。

续设陡门三十六,堤埒坝蓄如屯兵。

往来自此邀其惠,楚粤舟航咸利济。

人工不若天生成,安得移山重叠砌。

乾隆甲戌九月秋,上公抚字忧民忧。

羽书络绎檄余往,相度刻日工须鸠。

里粮策马走山麓,先事穷源后修筑。

兴安境尽入灵川,攀葛扪萝历幽谷。

一山突起矗大荒,石骨嶙峋百丈强。

四围无嶂亦无岫,居民指此即海阳。

山脚嵌空挂钟乳,下有清泉岩口吐。

把火直入山腹中,目击潭光彻水府。

神奸物怪不可求,阴森气逼声飕飗。

然犀我恐幽明别,邃窦岂堪人久留。

出岩丛棘钩衣裂,老树古藤悬嵽嵲。

披寻石壁获二碑,藓蚀苔侵色似铁。

摩挲漫读马陈文,字迹端遒钗脚分。

速呼童子扣墨本,天风飒飒飘秋云。呜呼!

烟霞我固有深癖,抉秘搜奇无虚夕。

湘漓于此结奇缘,作歌记事镌诸石。

(0)

衡州城下见蒸水来会

我从沅湘到石鼓,既见蒸湘喜无度。

为谁触热向零陵,更有潇湘在前路。

乐哉湘水是吾师,挹彼三川尽注兹。

世人惟闻洞庭阔,谁知铧觜但如丝。

(0)

送广西谭景先经干兼简赵帅朱漕

旧历南游上海航,今经铧觜下漓江。

元戎正值诗书帅,廉使曾临父母邦。

不惮客从南去再,要陪驿召北来双。

水衡自古同丞拜,岂必红蕖映碧幢。

(0)

将至登州

长途冉冉马萧萧,风势横来带雪飘。

雁队去成铧觜阵,蚁樽行向剑头挑。

气清肝膈诗还健,寒切肌肤酒易消。

顾我不才无寸补,徒瞻使骑旆旌摇。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