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焉尔常用于口语中,通常用于质问他人的行为或态度是否合适或正确。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不满或批评。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时要注意措辞,避免过于直接或冒犯他人。
- 例句
- 1. 他的行为真是焉尔,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2. 你的态度怎么这么焉尔,完全没有考虑到团队的利益。
- 基本含义
- 指责他人的态度或言行不端正。
- 基本解释
亦作“ 焉耳 ”。于是,而已。《穀梁传·僖公二十年》:“秋, 齐 人 狄 人盟於 邢 , 邢 为主焉尔。” 何休 注:“焉尔,犹於是也。”《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 焦循 正义:“焉耳,当作焉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鲁迅 《<嵇康集>序》:“恨学识荒陋,疏失盖多,亦第欲存留旧文,得稍流布焉尔。”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责备、批评相关的成语,如“指责”、“责备”、“批评”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他们在课堂上打闹,真是焉尔。2. 初中生:同学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做出焉尔的举动。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行为准则,不要做出焉尔的事情来。4. 大学生: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不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焉尔的评判。5. 成年人:在工作场合,我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做出焉尔的举动。
- 故事起源
- 焉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这本书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著作,主要讲述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焉尔被用来表示对他人行为的质疑和批评,以引导人们修身齐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焉尔这个成语。可以将“焉尔”与“烟儿”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在烟雾中犯了错误的行为,被人质问和指责。
- 词语结构
- 焉尔的结构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放在句子中使用。
- 详细解释
- 焉尔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焉”和“尔”两个字组成。其中,“焉”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或质问的语气,意为何、哪里;“尔”是代词,表示对方的称呼,意为你。合起来,焉尔表示对他人的行为或态度提出质疑和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