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条陈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如法庭、会议、报告等,用来指明事实,陈述情况,使人了解真相。
- 例句
- 1. 在法庭上,律师必须条陈事实,以确保公正的审判。2. 在会议上,他条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基本含义
- 指明事实,陈述情况。
- 基本解释
◎ 条陈 tiáochén
(1) [present item by item]∶分开条目来述说
(2) [memorandum to a superior officer]∶旧时下级向上级分条讲述事情、建议或意见的文书
上条陈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清楚陈述事实相关的成语,如“言之凿凿”、“理直气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条陈昨天的作业完成情况。2. 初中生:我们需要在演讲比赛中条陈自己的观点和论据。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要求我们条陈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以上是关于成语“条陈”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关于条陈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它是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而形成的。在古代,陈述事实是一种重要的品德,人们注重真实和诚实。
- 英文翻译
1.(分条陈述) present item; by item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条陈记忆为“条条陈陈”,表示清楚地陈述事实,没有遗漏。
- 词语结构
- 条陈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条”是动词,表示明确陈述;“陈”是宾语,表示事实或情况。
- 详细解释
(1).分条陈述。《汉书·李寻传》:“夫变异以来,各应象而至,臣谨条陈所闻。” 宋 陈亮 《廷对》:“凡可以同风俗、清刑罚、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条陈之。” 清 陈康褀 《郎潜纪闻》卷一:“如 贵州 诸生 黎庶昌 、 江苏 监生 周同穀 条陈时事,諭旨亦称其‘不为无见’,令疆臣酌筹办理。” 洪深 《青龙潭》第四幕:“我上过一个呈文给省政府,条陈兴修水利的意见。”
(2).指分条陈述意见的呈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准了礼部尚书 钱谦益 的条陈,要亟正文体,以光新治。”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我所目睹的一打以上的总长之中,有两位是喜欢属员上条陈的。于是听话的属员,便纷纷大上其条陈。”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 宏道 老兄又在拟具甚么地方自治条陈么?”
(3).指一般的意见书。 叶圣陶 《搭班子》:“我好久要向你们教员先生上条陈,一天至少上八点钟,这才于学生有点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