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祗奉。《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唐 沉亚之 《秦梦记》:“侍女祗承,分立左右者数百人。”《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曹署典吏,困于祗承。”
- 基本含义
- 只接受,只承认
- 详细解释
- 祗承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祗”意为只有,仅有,而“承”表示接受,承认。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只接受某一事物或某一观点,不承认其他事物或观点的存在。
- 使用场景
- 祗承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观点的态度非常坚定,不容置疑。它可以用于讨论政治、哲学、宗教等领域中人们对于自己信仰或观点的坚定程度。
- 故事起源
- 祗承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一则故事中。故事讲述了鲁国大夫子产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见,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这个故事成为了祗承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祗承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祗”是形声字,由“示”和“土”组成,表示只有、仅有的意思;而“承”是一个形声字,由“扌”和“乘”组成,表示接受、承认的意思。
- 例句
- 1. 他对于自己的观点祗承不移,不管别人如何反驳。2. 虽然他的观点有争议,但他依然祗承自己的立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祗承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孤立的小岛上,表示他只接受岛上的事物,不承认岛外的存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祗承意思相近的成语,如“一意孤行”、“固执己见”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祗承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不听别人的建议。2. 初中生:他祗承自己的观点,不接受其他人的批评。3. 高中生:她祗承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的影响。4. 大学生:他祗承自己的理论,不考虑其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