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呆板不通达;生硬不顺。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令狐相书》:“相公怜其拙滞,忽此騫翔,叠降恩辉,荐留手笔。” 清 姚鼐 《复蒋松如书》:“逮 宋 , 程 朱 出,实於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復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於情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朱 以雋逸胜,可药拙滞之病。”
- 基本含义
- 笨拙,不灵活,不流畅
- 详细解释
- 指言谈或行动不灵活、不流畅,笨拙不自如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谈或行动不灵活、不流畅,笨拙不自如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拙滞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个叫公孙龙的人,他在学问上很有才华,但是言谈举止却非常拙滞。有一次,公孙龙在朝堂上发言时,讲得非常拙滞,大家都觉得他的言辞不流畅,就用拙滞来形容他。从此以后,拙滞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言谈或行动不灵活、不流畅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拙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前者“拙”表示笨拙,后者“滞”表示不灵活、不流畅。
- 例句
- 1. 他的演讲非常拙滞,没有吸引听众的注意力。2. 这个舞蹈演员的动作非常拙滞,缺乏流畅的舞姿。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拙滞”两个字的拼音“zhuō zhì”与“卓越之智”对比来记忆。拙滞是与卓越相对的,所以可以通过对比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拙滞相关的成语,如“拙劣”、“拙于”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书法写得非常拙滞,需要多加练习。2. 初中生:她的英语口语非常拙滞,需要多参加口语训练。3. 高中生:他的演讲非常拙滞,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4. 大学生:我觉得我的写作水平还很拙滞,需要不断地提升。5. 成年人:我在学习新技能时常常感到拙滞,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