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着意 zhuóyì
[act with care and effort;with diligent care] 着力,刻意,精心,仔细
着意刻画人物肖像
- 反义词
轻易
- 英文翻译
1.act with care and effort; take pains
- 详细解释
集中注意力;用心。《楚辞·九辩》:“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朱熹 集注:“著意,犹言著乎心,言存於心而不释也。”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此书为 迭更司 生平第一著意之书。”
(1).有意;集中注意力。 宋 辛弃疾 《卜算子》词:“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到了明天,一早起来,着意打扮。”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作者把他的主人公们,放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并特别着意从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中来描写他们。”
(2).中意。 唐 张鷟 《游仙窟》:“好是他家好,人非着意人;何须漫相弄,几许费精神。”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便有那 仓公 、 扁鹊 成何济……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性急》:“兴来时,正遇我乖亲过。心中喜,来得巧,这等着意哥,恨不得搂抱你在怀中坐。”
(3).留意;在意。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你也替我留心,我也替你着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媪常至生家,游扬其术, 田 亦未尝着意。”《红楼梦》第九五回:“ 王夫人 只知他因失玉而起,也不大着意。”
- 基本含义
- 用心、专心、有意
- 使用场景
- 着意常用于形容人对某件事情的专注和投入程度,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载:“着意哉!亲贤者也。”意指认真对待、关注贤人。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事情的认真和投入。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着”表示动作,宾语“意”表示目的或意图。
- 例句
- 1. 他在学习上一直很着意,所以成绩一直很好。2. 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着意,经常给予鼓励和指导。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着意”与“用心”、“专心”等词语进行联想,强调着意的重要性和专注程度。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着意相关的成语,如“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等,扩大对于专注和用心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着意地听老师讲课,努力学习知识。2. 初中生:我着意地练习乐器,希望能在音乐比赛中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他着意地准备高考,每天都在努力复习。4. 大学生:我着意地参加各种实习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5. 成年人:我着意地照顾家人的生活,尽力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