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破门,奋力冲开门户。《旧唐书·韩游瓌传》:“贼急夺门, 游瓌 隔门血战。”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 戚 遽夺门去,女亦避之他所。” 沙汀 《烦恼》:“ 刘久发 喃喃说,夺门冲出去了。”
(2). 明英宗 亲征 瓦剌 ,兵败被俘。其弟继位为 景帝 ,即与 瓦剌 议和。 英宗 返回京师,入居南宫,不许朝谒。 景泰 八年, 石亨 、 徐有贞 等以兵迎 英宗 于南宫,毁垣坏门而入, 英宗 乃复辟。史称此次政变为“夺门之役”。见《明史·英宗后纪》。后因以“夺门”泛指复辟、政变。 章炳麟 《咏南海康氏》:“夺门伟绩他年就,专制依然属 爱新 。”
- 基本含义
- 强行占领他人的住所或场所。
- 详细解释
- 夺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夺意为抢夺、霸占,门指的是门户。夺门的基本含义是指以武力或强行手段占领他人的住所或场所。
- 使用场景
- 夺门通常用来形容强行侵占或霸占他人的领地、住所或场所的行为。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作品或口头表达中仍然有一定的使用频率。
- 故事起源
- 夺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故事。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庄公因为与楚国的关系紧张,担心楚国会趁机侵略,于是决定夺取楚国的城门。齐庄公派遣使者去楚国,以友好的姿态请求楚国将门给予齐国。楚国国君楚庄王疑虑重重,不愿意将门交给齐国。齐庄公见势不妙,于是决定采取强行手段,派遣壮士夺取了楚国的城门。这件事情引起了楚国的愤怒和报复,最终导致了楚齐之战。
- 词语结构
- 夺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夺为动词,门为宾语。
- 例句
- 1. 在战争中,夺门是一个常见的军事行动。2. 这个地方被他夺门了,现在已经成为他的私人领地。3. 他用强行手段夺门,引起了很多争议和非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夺门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力推开别人的门,表示强行占领或霸占他人的住所或场所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夺门这个成语可以引申为夺取权力、夺走机会等含义。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游戏中夺门,争取赢得比赛。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领土曾经被邻国夺门,但最终夺回了自己的土地。3. 高中生:他以强势的方式夺门,控制了整个公司的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