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苦笋的词语解释
苦笋的意思
拼音:kǔ sǔn    注音:ㄎㄨˇ ㄙㄨㄣˇ
使用场景
苦笋常用于形容经历了艰难困苦后获得成功和进步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坚持努力,告诫自己要坚持不懈。
例句
1. 经历了许多苦难,他终于茁壮成长,像一根苦笋一样。2. 这个项目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取得了成功,真是苦笋般的成果。
基本含义
比喻经历了磨难和苦楚后才能得到成长和进步。
基本解释

苦竹之笋。品种不一,其味微苦者可食,俗称甜苦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庐山 简寂观 ﹞观出苦笋,而味反甜。”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长和坚持相关的成语,如“锲而不舍”、“飞黄腾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苦笋一样努力学习,才能考好成绩。2. 初中生:虽然学习很苦,但我相信只有经历苦难才能成长。3. 高中生:人生就像一棵苦竹,需要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才能茁壮成长。4. 大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苦笋一样坚持下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故事起源
苦笋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苦竹蛇咬一口》。故事讲述了一只毒蛇咬了一口竹子,竹子因此变得更加坚韧和有弹性。这个故事象征着经历了困难和磨难后的成长和进步。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苦笋的形象与坚韧、成长和进步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像竹子的嫩芽一样,在困难和苦痛中坚持成长和进步。
词语结构
苦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或状语使用。
详细解释
苦笋是由“苦”和“笋”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苦指苦楚、痛苦,笋指青笋,即竹子的嫩芽。比喻经历了磨难和苦楚后才能得到成长和进步。就像竹子的嫩芽需要承受寒冷和困苦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一样,人们也需要通过经历困难和苦痛才能成长和进步。
(0)
诗文中出现“苦笋”的诗词

失题二首·其一

山行似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容净足,山腰苦笋耿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馀。

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0)

寿赵茂嘉郎中二首·其二

鹅湖山麓湛溪湄,华屋眈眈照绿漪。

子侄日为真率会,弟兄剩有唱酬诗。

杨花榆荚浑如许,苦笋樱桃正是时。

待酌西江援北斗,摩挲金狄与君期。

(0)

春菜

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

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

宿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

茵陈甘菊不负渠,鲙缕堆盘纤手抹。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

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

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

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枋发脱。

(0)

京江送远图歌

京江流水清如玉,杨柳千条万条绿。

画舫劳劳送客亭,勾吴人去官巴蜀。

巴蜀东南僰道开,夷牢山下居民屋。

诸葛城悬断栈边,李冰路凿颠崖腹。

不知置郡始何年,即叙西戎启荒服。

吾祖先朝事孝宗,清郎远作蛮方牧。

家世流传饯别图,知交姓字摩挲读。

先达乡邦重文沈,太仆丝萝共华省。

徵仲当时尚少年,后来词翰臻能品。

师承父执石田翁,婉致姻亲书画请。

相城高卧洒云烟,话到相知因笑肯。

太守严程五马装,山人尺素双江景。

草色官桥从骑行,花时祖帐离尊饮。

碧树遥遥别袂情,青山叠叠征帆影。

首简能书枝指生,挥毫定值残酲醒。

狂草平生见尽多,爱看楷法藏锋紧。

徵仲关心画后题,石田句把前贤引。

杜老曾游擘荔支,涪翁有味尝苦笋

此地居然风土佳,丈人仕宦堪高枕。

呜呼孝宗之世真成康,相逢骨肉游羲皇。

瞿塘剑阁失险阻,出门万里皆康庄。

虽为边郡二千石,经过黑水临青羌。

氂牛徼外无传堠,铁锁江头弗置防。

去国岂愁亲故远,还家讵使鬓毛苍。

吾吴儒雅倾当代,石田既没风流在。

待诏声华晚更遒,枝山放达长无害。

岁月悠悠习俗非,江乡礼数归时态。

纵有丹青老辈存,故家兴会知难再。

京口千帆估客船,金焦依旧青如黛。

巫峡巫山惨憺风,此州迢递浮云碍。

正使何人送别离,登高肠断乌蛮塞。

衰白嗟余老秘书,先人名德从头载。

废楮残缣发浩歌,一天诗思江山外。

(0)

添声杨柳枝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0)

喜乡友来

萧萧春夜雨,有客渡江来。

世事攒眉说,乡谈信口开。

晚肴供苦笋,时果荐青梅。

甚欲浇离恨,呼镫拨酒醅。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