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处理问题时过于苛刻,对细节要求过高,不容许任何错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别人的行为或言论进行过度追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显得过于唠叨。
- 例句
- 1. 他对每一个细节都过分追问,真是个问绢的人。2. 老师问绢,让同学们都感到很烦。3. 我只是随便说了一句话,她居然问绢起来,真是太过分了。
- 基本含义
- 指对细微之事过分追问,追根究底。
- 基本解释
《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威 , 咸熙 中官至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威 字 伯虎 ,少有志尚,厉操清白。 质 之为 荆州 也, 威 自京都省之……临辞, 质 赐绢一疋,为道路粮。 威 跪曰:‘大人清白,不审於何得此绢?’ 质 曰:‘是吾俸禄之餘,故以为汝粮耳。’”后遂用“问绢”作为人清慎之典。亦以咏归觐省亲。 唐 杜甫 《送窦九归成都》诗:“读书 云阁观 ,问绢 锦官城 。” 仇兆鳌 注:“ 竇九 恐是 成都 竇少尹 之子,故用问绢事,时盖以省覲归 成都 耶。” 唐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独揽还珠美,寧唯问绢情。”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和用法可以帮助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绢,让我觉得很烦。2. 初中生:他对每个问题都问绢,真是太啰嗦了。3. 高中生: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不断追问细节,真是问绢到底。4. 大学生:老板对每个细节都问绢,让我们很难办事。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礼仪有关。在古代,人们在举行婚礼时,新娘的嫁妆中会有一块精美的丝绢。这块丝绢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和制作,非常精细。因此,新郎家会派人去询问新娘家关于这块丝绢的制作和处理的细节。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形容对细节的过分追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对一块丝绢进行追问,追根究底的场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问绢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问”和“绢”两个字组成。其中,“问”表示询问,追问的动作,“绢”表示丝绢,细腻的物品。
- 详细解释
- 问绢的意思是对一件事情过分追问,追根究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表示对问题过于挑剔,过分追求细节,无法容忍一点点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