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流佣 ”。流亡在外受人雇佣的人。《汉书·昭帝纪》:“比岁不登,民匱於食,流庸未尽还。” 颜师古 注:“流庸,谓去其本乡而行为人庸作。”《宋书·何偃传》:“然 淮 泗 数州,实亦彫耗,流佣未归,创痍未起。”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閭里获安,流庸尽復。”《明史·赵锦传》:“ 淮 兖 数百里,民多流佣,乞宽租徭,简廷臣督有司拊循。”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言行举止浮躁轻佻,缺乏稳定和坚定的品质。
- 详细解释
- 流庸一词由《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庸人自扰之”引申而来。庸人原指平常百姓,而“流庸”则指那些平凡庸俗、行为轻佻、不拘礼法、缺乏自律的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品质不坚定,言行不稳定,缺乏自律和坚定的态度。
- 使用场景
- 流庸一词常用于贬义,用来指责那些行为不端、轻浮、不负责任的人。可以用来批评某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缺乏稳定性和坚持性。
- 故事起源
- 流庸一词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段描述淮阴侯刘邦的故事。当时,刘邦正在跟随项羽征战,他的部下向他报告有人传言他要废黜项羽,刘邦听后非常愤怒,他说:“庸人自扰之,何足为虑!”刘邦用“庸人自扰之”来形容那些无事生非、言行轻佻的人,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流庸”。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流”和“庸”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轻佻浮躁,真是个典型的流庸之辈。2. 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流于庸俗,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责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流庸”拆分为“流”和“庸”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其中,“流”可以联想到水流,表示不稳定和变动;“庸”可以联想到平庸,表示缺乏品质和表现。通过将两个部分联想到对应的含义,可以更容易记住“流庸”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质和稳定性相关的成语,如“庸庸碌碌”、“庸人自扰”等,以扩充词汇量和提高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学习态度不认真,总是做事不负责任,真是个流庸之徒。2. 初中生:他在团队合作中总是轻佻不稳定,没有坚持性,被老师批评为流庸。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自我表现,避免流于庸俗,展现自己独特的品质。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流于庸俗,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以上是关于成语“流庸”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