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忧愁愤懑,离心离德。《国语·楚语上》:“德义不行,则邇者骚离,而远者距违。” 韦昭 注:“骚,愁也;离,叛也。” 汉 焦赣 《易林·履之随》:“三姦相扰, 桀 跖 为交,上下骚离,隔絶天道。”
(2).骚乱叛离。《新唐书·韦陟传》:“今中原未平, 江 淮 骚离,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勠力,则无以成功。”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言辞或文章文辞华丽,辞藻繁复,显得矫揉造作。
- 详细解释
- 骚离是由《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的“骚人”和“离人”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意为“文辞华丽,辞藻繁复”,形容言辞或文章显得矫揉造作、华而不实。
- 使用场景
- 骚离一词通常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言辞或文章过于华丽、矫揉造作,不真实或虚假。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喜欢用华丽辞藻掩盖真实意图的人或文章。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昭公有一个宠臣叫作骚人,他的辞章文辞华丽,却常常不实陈词。公元前544年,骚人在昭公面前称赞了一个不贤的人,被昭公问及其原因时,骚人又用华丽的辞藻回避了问题。昭公对此感到厌烦,于是用“骚离”来形容骚人的言辞。
- 词语结构
- 由名词“骚人”和“离人”组成,表示“言辞华丽,辞藻繁复”。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太骚离了,听得我一头雾水。2. 这篇文章虽然辞藻华丽,但却骚离不实,缺乏真实感。3. 他的言辞太骚离了,完全看不出他的真实意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服,却在走路时矫揉造作,显得不自然。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华丽辞藻相关的成语,如“华而不实”、“辞藻华丽”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作文写得太骚离了,完全看不懂。初中生:这篇文章的辞藻太骚离了,缺乏真实感。高中生:他的演讲用了很多骚离的词句,但却没有表达出真实的意思。大学生:这本小说的文风太骚离了,读起来感觉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