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附录常常出现在学术论文、科技文献、报告、手册等文献中,用于提供一些详细的数据、统计资料、背景知识等。在阅读这些文献时,读者可以参考附录来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
- 例句
- 1. 这本书的附录部分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参考资料。2. 我在写论文时,常常会在后面附上一些附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我的观点。
- 反义词
正文
- 基本含义
- 指附在书籍、文件等后面的补充资料或内容。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附在正文后面与正文有关的文章或参考资料。第3页是附录。(作宾语)
(2) (动)把有关的文章或参考资料附在正文后面。在文末附录了一些有关资料。(作谓语)
[构成]
偏正式:附(录
- 延伸学习
- 除了了解“附录”的基本含义和用法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书籍相关的词语,如“目录”、“封面”、“序言”等,以扩展对书籍结构和内容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作文里加了一个附录,里面有我收集的有关动物的图片和介绍。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在报告后面添加一个附录,包括实验数据和参考文献。3. 高中生:我读的那本小说在结尾处有一个附录,详细介绍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路。4. 大学生:我在论文中加入了一个附录部分,列出了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附录”的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附录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籍编纂和整理工作。在古代,书籍的编写和整理非常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作者会在书籍后面附上一些额外的资料,这些资料就被称为附录。
- 英文翻译
1.appendix; addendum; elenchus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附录”拆分成两部分来记忆。其中,“附”可以联想到“附加”的意思,表示额外的、补充的内容;“录”可以联想到“记录”的意思,表示记录在书籍或文件中的资料。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想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附录”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附录是一个名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附录 fùlù
[appendix] 附在书刊正文后面的有关文章或资料
这些附录占六页篇幅
附在正文后面与正文有关的文章或参考资料:词典正文后面有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