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徒学。谩,通“ 漫 ”。 唐 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诗:“ 罗敷 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 基本含义
- 指妄自尊大、自命不凡的学问。
- 详细解释
- 谩学是由“谩”和“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谩指妄自尊大、自命不凡,学指学问、知识。谩学形容人自负、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的学问很高深,实际上却只是表面光鲜、空洞无实。
- 使用场景
- 谩学常用于批评那些自命不凡、浅薄无知的人,以及对那些虚有其表、缺乏实际能力的学问。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学术讨论、教育批评、社交辩论等。
- 故事起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古代有一个叫做方士的人,自称掌握了天地万物的奥秘,但实际上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理论。方士自负地以为自己的学问高深,却被当时的皇帝嘲笑为“谩学”。从此,谩学成为了批评自负虚伪学问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谩学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 1. 他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就是个大学问家,实际上只是个谩学之徒。2. 这个人嘴里总是充满了谩学,却从来没有实际行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谩学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自负地以为自己的学问很高深,但实际上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这个人就是谩学之人。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和中国文化的知识可以帮助加深对谩学的理解。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自命不凡”、“浮光掠影”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直以为自己很聪明,但其实只是个谩学的孩子。2. 初中生:他总是在班上炫耀自己的所谓学问,但大家都知道他只是个谩学之人。3.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摒弃谩学的思维,努力学习真正有实际意义的知识。4. 大学生:大学是培养真正有才华的人才的地方,而不是谩学者的聚集地。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谩学”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