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儿童或年轻人不守规矩,调皮捣蛋,缺乏自制力的行为。
- 例句
- 1. 他上课时老是讲笑话,真是个猕猴。2. 这个小孩调皮捣蛋,简直像只猕猴一样。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本性或行为像猴子一样,形容举止不端或喜欢调皮捣蛋。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猴的一种,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有时偷吃农作物。
[构成]
偏正式:猕(猴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猴子相关的成语,比如“猴子捞月”、“猴子掰玉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特别调皮,老师经常说他是个猕猴。2. 初中生:他们班上的一个男生喜欢捉弄同学,同学们都叫他猕猴。3. 高中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总是爱闹事,老师说他是个猕猴。4. 大学生:有个同学经常在课堂上讲笑话,大家都说他像个猕猴。5. 成年人:他的举止太不端了,简直像个猕猴。
-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有一位叫做孙悟空的猴子,他非常调皮捣蛋,喜欢捣乱,甚至闹到了天庭。因此,“猕猴”一词就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像猴子一样,举止不端或喜欢捣蛋。
- 英文翻译
1.{动} macaque; rhesus; Macaca mulatta; bruh; broh; rhesus monkey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猴子的形象和行为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调皮捣蛋的猴子,会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猕猴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红,两颊有颊囊;臀部有红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獼猴兮熊羆,慕类兮以悲。”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獼猴看櫪马,鸚鵡唤家人。” 鲁迅 《坟·人之历史》:“ 中国 邇日,进化之语,几成常言,喜新者凭以丽其辞,而篤故者则病儕人类於獼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