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笞扑 ”。拷打。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昔予在 金陵 ,雅闻君能治 寧国 ,号令清省,絶少笞扑,民爱信之,异口同辞。”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白琼仙》:“此女一入门来,即欲觅死,以笞扑恐吓之,亦不惧。”
见“ 笞扑 ”。
- 基本含义
- 用鞭笞进行惩罚或打击
- 详细解释
- 笞扑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笞意指用鞭子进行惩罚,扑意指用力打击。合在一起,表示用鞭笞进行打击或惩罚。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严厉的惩罚或打击,可以用于讨论体罚、打骂等行为。
- 故事起源
- 笞扑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卢绾传》中,描述了卢绾在汉武帝面前被笞打的情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人在惩罚罪犯或不听话的人时会使用鞭笞进行打击。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动词
- 例句
- 1. 他因为偷窃被笞扑了一顿。2. 这个犯人被笞扑后,再也不敢犯罪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笞扑的发音与“吃扑”联想在一起。想象一个人被鞭笞后,他的声音发出类似“吃扑”的声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鞭笞不遗”、“鞭长莫及”等,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笞扑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不应该用笞扑的方式惩罚学生。2. 初中生:在古代,犯人常常会被笞扑作为刑罚。3. 高中生:这个课程的难度太大,我感觉像是被笞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