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大笑时下颌脱臼,即今所谓笑脱下巴。 宋 苏轼 《答李邦直》诗:“放怀语不择,抚掌笑脱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解颐》:“ 岐山县 樊纪 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颐脱,有声如破瓮。按《医经》云:‘喜则气缓,能令致脱颐,’信非戏语也。”
- 基本含义
- 摆脱束缚,解除限制
- 详细解释
- 脱颐意为摆脱紧箍咒的束缚,解除限制。比喻摆脱困扰或束缚,重新得到自由。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摆脱困境、解除束缚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个人或团体在面对困难时,通过努力克服困难,重新获得自由的情景。
- 故事起源
-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孙悟空被紧箍咒所束缚,头上戴着紧箍,受到限制。在一次与弼马温的较量中,孙悟空将紧箍咒脱下,恢复了自由。这个故事中的脱颐一词,由此而来。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经过努力,他终于脱颐了贫困的生活。2. 这个项目的成功是他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脱颐了过去的失败。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脱颐”与“摆脱束缚”联系起来,形象化地理解成摘掉头上的箍子,恢复了自由。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脱颐”相关的成语,如“脱胎换骨”、“脱胎换象”等,进一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终于脱颐了对数学的恐惧,现在我能够自信地解决数学题了。2. 初中生:经过努力,我成功地脱颐了自己的坏习惯,现在能够更好地学习了。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我终于脱颐了那段紧张的备考生活,感到轻松了许多。4. 大学生:毕业后,我脱颐了学生的身份,开始步入社会,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