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书〉国家的公款。
[构成]
偏正式:国(帑
- 英文翻译
1.[书] public funds; national funds
- 详细解释
国家的公款。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况国帑、重兵、宗庙、禁掖,若 泰山 之安,根本不可轻动也。”《红楼梦》第八九回:“又要开销国帑,修理城工。”
- 基本含义
- 指国家的财政收入。
- 使用场景
- 国帑这个成语一般用于形容国家的财政状况或者财政收入的丰富与贫乏。可以用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讨论中。
- 故事起源
- 国帑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的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国君僖公派人去周朝财政部门查看国家的财政收入。当时的财政官员回答说:“国帑虽寡,然尽其用。”意思是虽然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多,但是已经充分利用了。
- 词语结构
- 国帑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国”和“帑”。
-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国帑丰富,能够支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2. 考虑到国帑有限,我们需要合理分配财政资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国帑的发音“guó tǎng”与“国家的财政”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财政相关的成语,如“国库充盈”、“财源广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国帑是指国家的钱,国家的钱要用来建设学校。2. 初中生:国帑的增加可以用于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 高中生:国帑的管理和使用需要高效和透明,以确保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4. 大学生:了解国帑的变化对于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发展战略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