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墨绶常用来赞美文学艺术方面有才华的人,可以用于表扬别人的文采、才情或者自我形容。比如在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或者一位有才华的作家时,可以说:“这篇文章真是墨绶之作。”又如在介绍一个才华横溢的学生时,可以说:“他是我们班的墨绶。”
- 例句
- 1. 他的诗词写得十分出色,真是一位墨绶之才。2. 这篇文章的文采真是墨绶之作,让人赞叹不已。
- 基本含义
- 指文采斐然的才子。
- 基本解释
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 秦 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綬。”《后汉书·蔡邕传》:“墨綬长吏,职典理人。”后因以“墨綬”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唐 岑参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县花迎墨綬,关柳拂铜章。” 宋 司马光 《送上雒王推官经臣》诗:“墨綬百里宰,红蕖幕府僚。”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诗:“昔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才子们的故事。了解更多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成语,可以拓展你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技术很好,真是一位小小的墨绶。2. 初中生:她的演讲稿写得很出色,真是一位墨绶之才。3. 高中生:他的诗词写得十分出色,是一位年轻的墨绶。4. 大学生:他的小说文采斐然,堪称当代的墨绶之才。
- 故事起源
- 墨绶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古代,考试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而文学才华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具备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古代,才子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后,会被授予墨绶作为荣誉的象征。墨绶成为了才子们的身份标志,也象征着他们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墨绶”与“文采斐然的才子”联系起来记忆。墨绶象征着文学艺术的才华,而文采斐然的才子则是墨绶的具体表现。
- 词语结构
- 墨绶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墨”和“绶”。
- 详细解释
- 墨绶是一个表示才华出众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文采斐然、才情出众的人。墨绶中的“墨”指的是书法,象征着文学艺术的才华,而“绶”指的是带子,比喻才子的身份地位。墨绶的含义是指那些在文学艺术上有出众才华的人,尤其是指能够写出优美文章、有独特才华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