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霜磬常用于形容冬天非常寒冷,没有人气的场景。可以用来描绘冬日的凄凉、寂寥。
- 例句
- 1. 冬天的北方,常常是霜磬的天气。2. 这个冬天非常寒冷,像是一片霜磬的世界。
-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寒冷的冬天。
- 基本解释
(1).佛寺中的钵形铜乐器。磬为打击乐器,本用玉石制造,故称。 唐 朱湾 《同清江师月夜听转<法华经>歌》:“清泠霜磬有时动,寂歷空堂宜夜深。” 唐 马戴 《宿翠微寺》诗:“鸟归霜磬静,僧语石楼空。”
(2).指磬声。 宋 梅尧臣 《甘露寺》诗:“川涛观 海若 ,霜磬入 江 濆。”
- 延伸学习
- 1.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寒冷的成语,如“冰天雪地”、“寒冷刺骨”等。2. 了解中国的冬季文化,如冬至、元宵节等传统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感觉像是走进了霜磬的世界。2. 初中生: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每天都像是生活在霜磬里。3. 高中生:寒冷的冬天,校园里冷冷清清,仿佛是一片霜磬的景象。4. 大学生:寒假回家的路上,经过北方的城市,感觉像是进入了一片霜磬的世界。
- 故事起源
- 霜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乐府诗《凉州词》。诗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以描绘凉州寒冷的冬天为主题,其中“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暗含了霜磬的意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霜”和“磬”这两个字的意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冬天,寒风刺骨,大地上覆盖着厚厚的霜冻,同时有人在打击磬,发出清脆的声音。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霜磬是由“霜”和“磬”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霜指的是冬天寒冷时产生的霜冻,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钟,用于祭祀或演奏音乐。霜磬这个成语比喻非常寒冷的冬天,寓意冷冷清清、寂寥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