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历草的词语解释
历草的意思
拼音:lì cǎo    注音:ㄌㄧˋ ㄘㄠˇ
使用场景
历草常用于形容某个观念、理论、方法等已经过时或不再适用的情况。可以用于各种语境,包括日常生活、工作职场、学术研究等。例如,当某个公司还在使用过时的管理模式时,可以说他们的管理方法已经是历草了。
例句
1. 这个理论已经是历草了,我们需要找到新的解决方案。2. 这种旧的电脑已经是历草了,你应该考虑购买新的设备。
基本含义
指过去的事物已经过时或不再适用。
基本解释

即蓂荚。传说中的一种瑞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紫脱华,朱英秀。佞枝植,历草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尧 为仁君,一日十瑞……历草生阶,宫禽五色。” 南唐 陈陶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历草何因见,衢尊岂暂忘!”一本作“ 歷草 ”。参见“ 历荚 ”。
亦称“ 歷荚 ”。即蓂荚。《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紫脱华,朱英秀,佞枝植,歷草滋。” 李周翰 注:“ 尧 时有蓂荚草生于阶,有十五叶,从月一日日生一叶,至十五日日落一叶。若月小,则餘一叶,见此以知日歷,故云歷草也。”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蓂荚,一名歷荚,圣王以是占日月之数。”歷,一本作“ 历 ”。参见“ 蓂荚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丰富汉语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参加成语学习班来深入学习成语的使用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游戏已经是历草了,我们应该玩新的游戏。2. 初中生:老师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觉得已经是历草了。3. 高中生:这本课外书已经是历草了,大家都在读新的畅销书。
故事起源
历草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不是很清楚,但它的意义和象征性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历草的意思是过去的事物已经过时,就如同草木一样易逝。这个成语的形象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替。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历草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草丛中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草木逐渐枯萎,代表过去的事物逐渐过时。
词语结构
历草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历草是由“历”和“草”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历指过去的时间,草指草木,代表生命的短暂和易逝。历草的基本含义是指过去的事物已经过时或不再适用,类似于英语中的“old news”或“outdated”。
(0)
诗文中出现“历草”的诗词

六叔母生日·其一

千岁光阴二十停,一停才向此时盈。

律筒又报三阳近,历草还飞四荚轻。

冉冉春盘行细绿,泠泠臈盏泻空清。

不须更煮囊中药,息气存神自久生。

(0)

夜合

俗人之爱花,重色不重香。

吾今得真赏,似矫时之常。

所爱夜合花,清芬踰众芳。

叶叶自相对,开敛随阴阳。

不惭历草滋,独擅尧阶祥。

得此合欢名,忧忿诚可忘。

茸茸红白姿,百和从风飏。

沉水燎庭槛,薰陆纷缨裳。

弥月固未歇,况兹夏景长。

凡目不我贵,馥烈徒自将。

仲尼失灭明,史迁疑子房。

以貌不以行,举世同悲伤。

予欲先馨德,群艳孰可方。

埋饶妖牡丹,须让花中王。

(0)

饯谢文学离夜诗

差池燕始飞,幂历草初辉。

离人怅东顾,游子怆西归。

清潮已驾渚,溽露复沾衣。

一乖当春聚,方掩故园扉。

(0)

峄阳孤桐

大乐潜生气,徐方暗结融。

峄阳钟异物,山木得孤桐。

特干千寻耸,清阴十亩丰。

夜声通渤澥,午影到崆峒。

雨露偏垂德,阴阳曲致工。

和音来象外,懿质孕区中。

不羡樗无用,常卑桂有丛。

人期瞻舜日,自信达尧聪。

动植奚难感,神明庶可通。

铿锵虽固有,剪拂未曾蒙。

合梓才知美,弦丝乃见功。

名尝叨禹纪,材实待夔攻。

埋没如邕爨,栽培异楚宫。

山禽曾不识,丹凤每来同。

沆瀣凝朝气,沧凉汎晓曈。

发扬羞谷黍,疏散愧江枫。

誓与箫韶并,宁随历草空。

傥教承搏拊,焉敢避磨砻。

功用施清庙,声华发大东。

知音何以报,愿为奏南风。

(0)

秋夜游东墅

云压高空雁阵低,江城历历草离离。

楼台秋淡玉箫远,帘幕夜寒铜漏迟。

明月鹭鸶菱叶浦,西风蟋蟀豆花篱。

一樽酒尽银河落,犹有残钟出古祠。

(0)

寿倅生晨·其二

方饮屠苏庆岁元,五开历草又生贤。

沈檀斗品来樽底,梅竹交光闯水边。

好把绯鱼追旧事,肯同螃蟹话当年。

圣贤德业归方寸,稳取崇名上泼天。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