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蚊力常用于形容力量微小、作用不大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事情上的影响力不大,或者某个问题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 例句
- 1. 他的建议只有蚊力,对我们的决策没有实质性影响。2.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难,只需要一点蚊力就可以解决。
- 基本含义
- 形容力量微小,无足轻重。
- 基本解释
比喻极其微弱的力量。 唐 冯宿 《为马总尚书谢除彰义军节度使表》:“彩章五色,虔奉璽书,赏罚二权,猥操兵柄,鸿私荐及,蚊力何堪。” 唐 李绅 《和晋公》之一:“凤仪常欲附,蚊力自知微。”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蚊力山难负,鵜梁翼易滋。”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力量相关的成语,如“大智若愚”、“力不从心”等。掌握这些成语可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并帮助你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这个问题只有蚊力,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解决。2. 初中生:他在班级里的影响力只有蚊力,没人会听他的建议。3. 高中生: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而不仅仅是蚊力所能做到的。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推进需要大家的合作,一个人的蚊力是不够的。5. 成人:面对这个重大决策,我们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的蚊力。
- 故事起源
- 蚊力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范汪传》中。范汪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任职期间不重视政务,只顾享乐。有一次,范汪被派去巡视,但他只顾玩乐,对巡视工作毫不在意。最后,他被人评价为“蚊子之力”,形容他的工作效果微小,无足轻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微小的蚊子在努力地推动一座大山,但由于力量微小,无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名词“蚊子”和名词“力量”组成。
- 详细解释
- 蚊力是由“蚊子”和“力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蚊子是一种非常小的昆虫,力量微弱。蚊力比喻力量微小,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