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诘对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学校中,老师可以使用诘对来批评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或违反纪律;在工作场合,领导可以使用诘对来指责员工不履行职责或做出错误的决策。此外,诘对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争论和辩论,用来质疑对方的观点和行为。
- 例句
- 1. 他对我说了一些不实的话,我必须诘对他。2. 在会议上,他诘对了对方的决策,指出了其中的错误。3. 学生们在讨论中互相诘对,以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 基本含义
- 指责、质问对方的言行或行为。
- 基本解释
诘问和对质。《汉书·王莽传下》:“郡县力事上官,应塞詰对,共酒食,具资用,以救断斩,不给復忧盗贼治官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谁曾受捉?那説来的畜生在那里?唤取来夫人面前詰对。”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批评、质问相关的成语,如“追根究底”、“责无旁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诘对了我没有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我诘对了同学们不遵守校规。3. 高中生:老师诘对了我们缺乏自主学习的态度。4. 大学生:我诘对了教授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5. 成年人:我诘对了同事的决策,并提出了我的观点。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诘对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关于诘对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由古代汉语中的两个常用词组成。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质问”、“批评”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诘对的含义。同时,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成语造句,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和记忆。
- 词语结构
- 诘对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诘对是由“诘”和“对”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诘意为质问、责备,对意为对方。诘对的含义是指责、质问对方的言行或行为。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表达对他人不当行为的批评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