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洞然的词语解释
洞然的意思
拼音:dòng rán    注音:ㄉㄨㄙˋ ㄖㄢˊ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人心情愉悦、开朗,无忧无虑的状态。常用于赞美人的心境宽广,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心情愉悦,豁达开朗。
例句
1. 他在日出的时候站在山顶上,心情洞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2. 她一直练习瑜伽,使得她的心情洞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基本含义
形容心境开朗,豁达无忧。
基本解释

◎ 洞然 dòngrán
[brilliant;become clear] 明亮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心情、情绪相关的成语,如“心旷神怡”、“心花怒放”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放学后,我和朋友一起玩耍,心情洞然,觉得特别开心。2. 初中生:考试结束后,我心情洞然,因为我知道自己付出了努力,一定会有好的成绩。3. 高中生:参加完了一次志愿者活动,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笑容满面,我心情洞然,觉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
故事起源
《庄子·齐物论》中的“洞其不可见,晔其明也”一句,描述了人们通过洞悉不可见之事物,使之明亮的过程。这个概念后来引申为形容人的心境开朗,无忧无虑。成语“洞然”则是从这个意义上衍生出来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站在山顶上,远眺山脚下的景色,心情开朗,豁达无忧,就能够理解和记忆成语“洞然”的含义。
词语结构
动词+副词
详细解释

(1).贯通貌。 蒋一葵 《长安客话·恶峪》引 明 顿锐 《恶峪行》:“山形虽恶,中洞然,曲折盘回可寻索。”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圣人心有是神,则触处洞然,故曰‘声入心通’。”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説正义而已矣。”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诗人能高其志,不为环境所左右,澄然清明,洞然无际,不殉于物,不蔽于情,那么由第二种诗可以进至第一种诗。”
(2).穿透貌。 清 袁祖志 《随园琐记》:“﹝ 陈阿六 ﹞遂率贼用洋枪轰击兄柩三百餘创,前后洞然。”
(3).清楚明了貌。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老僧遂於闇室中置五色綵於架,令( 黄彻 )视之……旬后,依稀认其白者。后半载,看五色即洞然而得矣。” 清 顾炎武 《与杨雪臣》:“人苟徧读五经,略通史鑑,天下之事,自可洞然,患在为声利所迷而不悟耳。”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今试总观前例,本根之要,洞然可知。”
(4).通亮貌。《太平广记》卷三七七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铁牀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 明 归有光 《项脊轩记》:“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冰心 《往事(二)》四:“忽然如同揭开殿顶,射下一道光明来,殿中洞然。”
(5).亦作“ 洞燃 ”。火熊熊燃烧貌。 五代 齐己 《赠持<法华经>僧》诗:“他时劫火洞燃后,神光璨璨如红莲。” 宋 苏轼 《磨衲赞》:“劫火洞然,此衲不坏。”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银山》:“劫火或洞然,此山无变坏。”
(6).心地坦白磊落貌。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洞然浑朴絶瑕謫,甲子一终反玄宅。” 宋 叶适 《朝奉大夫致仕黄公墓志铭》:“临絶视 度 而笑, 度 指其心曰:‘得非能於此洞然乎?’” 明 李贽 《送郑大姚序》:“观君魁然其容,充然其气,洞然不设城府。”
(7).空虚貌。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登岸拜奠毕,归视舟中洞然。” 王国维 《文学小言》:“自一方面言之,则必吾人之胸中洞然无物,而后其观物也深,而其体物也切。”
(8).象声词。 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恭敬貌。《荀子·非十二子》:“訾然洞然,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 杨倞 注:“洞然,恭敬之貌。”《淮南子·本经训》:“洞然无为而天下自和,憺然无欲而民自朴。”

(0)
诗文中出现“洞然”的诗词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悬隔。

(0)

满江红·其一中秋夜潮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0)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山僧则不然,至道最难,须是拣择。

若无憎爱,争见明白。

(0)

汪元思遗诗和意以谢

吾道本公平,何尝分彼此。

总只在人心,浑然皆天理。

推原赋予初,所钟均粹美。

贤愚同一辙,所行无意轨。

由其气禀异,于焉有臧否。

清者洞然明,泓澄如止水。

浊者性天蒙,荡然惟纵弛。

末虽有善恶,反之即其始。

变化在乎人,虽愚必明矣。

日用无馀功,自修惟克己。

近代朱文公,此道赖纲纪。

居尝语学者,虚名以为耻。

必先由博学,然后能约礼。

颜渊躬四勿,鲁参悟一唯。

吁嗟今世人,非不究经旨。

议论徒纷纭,反躬乖践履。

好恶徇私情,是非随愠喜。

体既杂真妄,用斯殊表里。

要在无间断,善端勤积累。

须臾不可忘,颠沛必如是。

坚持敬一字,方知道在迩。

我辈无他求,直须安汝止。

(0)

雪轩

北风海上来,大雪何壮哉!

上下九万里,洗净无纤埃。

君家十二楼,轩窗洞然开。

吹笙击鸣鼓,呼宾与衔杯。

名言落四座,大笑声如雷。

举头望长空,高兴惊冥鸿。

仙人五六辈,飞下白云中。

粲粲明珠袍,相从万玉童。

问君何所事,未就丹鼎功。

翩然却携手,共入蓬莱宫。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