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戈”谓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想君愁日暮,应羡 鲁阳 戈。”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难分太仓粟,竞弃 鲁阳 戈。”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六:“匡时挥尽 鲁阳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鲁戈 ”。 元 马麐 《独酌谣》:“ 鲁 戈莫麾斥, 羲 车莫招摇。”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一任窗前之驹隙,不愁镜里之霜华,吾以为 鲁 戈难再, 江 笔可危也。” 沉砺 《偶成》诗:“ 楚 囚对泣浑无补,谁为中原奋 鲁 戈?”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能够自律自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品质。
- 详细解释
- 鲁阳戈是由“鲁”、“阳”和“戈”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鲁”指的是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阳”指的是阳城,是鲁国的一个城市;“戈”指的是戈兵,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兵器。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鲁国的战士们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勇敢和坚定的意志。
- 使用场景
- 鲁阳戈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能够自律自强的情况。可以用来赞美那些有坚定意志和品质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中的成员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 故事起源
- 鲁阳戈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当时,鲁国的战士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坚定的意志,他们能够在战争的艰难时刻保持冷静和坚定,不畏艰险,毫不退缩。因此,人们用“鲁阳戈”来形容这种高尚的品质和精神。
- 词语结构
- 鲁阳戈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义都有所不同,但结合在一起,表示一种高尚的品德和精神。
- 例句
- 1. 他身上有着鲁阳戈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具有鲁阳戈的品质,他们能够在困难的时候互相支持,共同战胜困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鲁阳戈这个成语。例如,把“鲁”字想象成一个勇敢的战士,把“阳”字想象成阳光明媚的城市,把“戈”字想象成一把锋利的兵器。这样,每次看到鲁阳戈这个成语,就能够很容易地联想到其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要深入学习中国的成语文化,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和成语词典,了解更多有趣的成语和它们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那些有鲁阳戈精神的人学习,努力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2. 初中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像鲁阳戈一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
- 3. 高中生
- 鲁阳戈这个成语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4. 大学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像鲁阳戈一样,坚持不懈,不畏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