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懂得道德。《论语·卫灵公》:“子曰:‘ 由 ,知德者鲜矣。’”《国语·周语下》:“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謫,则可以知德矣。” 明 刘基 《梅颂》序:“予与 仲文 交,敬其好学而知德也。”
(2).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民未知德,惧若在己。” 李周翰 注:“天下之有未闻知君德者,是辅臣之过,故惧若在己也。”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韁。”
才智与德行。 章炳麟 《訄书·订孔》:“﹝ 孔丘 ﹞下比 孟軻 ,博习故事则贤,而知德少歉矣。”
- 基本含义
- 知道道义,明白仁义礼智的道理。
- 详细解释
- 知德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知”指明白、了解,而“德”指品德、道德。知德的基本含义是指明白仁义礼智的道理,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 使用场景
- 知德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的赞美和称赞,也可以用来要求自己或他人要注重道德修养和品德提升。
- 故事起源
- 知德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公孙丑下》。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他问孟子:“君子之道,贵以专其志也,何以专其志?”孟子回答说:“知德者,一也。”意思是说,要想专注于追求君子之道,就要明白仁义礼智的道理,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 词语结构
- 知德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知德高尚的人,总是能够正确地判断事情的是非。2.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知德修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知德的发音“zhī dé”与“知道”相联想,通过知道道义来记忆知德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和品德的重要观念,如仁义礼智等。可以阅读《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深入学习道德伦理的理论和实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做一个知德的好学生,多做好事,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带头遵守校规校纪,树立良好的知德形象。3. 高中生:考试中,我选择诚实守信,不作弊,体现自己的知德修养。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要注重道德素养的培养,努力成为一个有知德的社会人。5. 成年人:作为父母,我们要教育孩子注重知德的培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