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对知识、学问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的情景。也可用于激励他人不断学习和进步。
- 例句
- 1. 他经常读书学习,真是个伐毛洗髓的人。2. 只有通过伐毛洗髓,才能够真正增长智慧。
- 基本含义
- 指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探求事物的本质和真谛。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美容和文化的知识,可以深入了解汉代的宫廷文化和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像伐毛洗髓一样,让自己变得更聪明。2. 初中生:通过伐毛洗髓,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要不断伐毛洗髓,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4. 大学生:大学生活是一个伐毛洗髓的过程,我希望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 故事起源
- 伐毛洗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宫廷文化。当时,皇帝和贵族们注重美容养颜,认为剃掉头发和洗净头发能够增加智慧和才干。这种观念逐渐演变成了对人们通过深入思考和学习来提高智慧的比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剃掉头发,洗净头发,头脑变得清晰和敏捷,这样就能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伐毛洗髓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伐毛”表示剃掉头发,“洗髓”表示洗净头发,整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 词语解释
- fá máo xǐ suǐ ㄈㄚˊ ㄇㄠˊ ㄒㄧˇ ㄙㄨㄟˇ
伐毛洗髓
(1).古时神话传说,谓仙人涤除尘垢,脱胎换骨。《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俄而有黄眉翁,指母以语 朔 曰:‘……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清 黄景仁 《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2).比喻剔除芜杂无用之物。 清 周亮工 《<托素斋文集>序》:“相与讲贯切摩,既已伐毛洗髓於其中,莫之窥测。” 清 章学诚 《文忠通义·墓铭辨例》:“如欲清真结撰,摩写传真,自当简削其辞,拟於伐毛洗髓,隐括要节。”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