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高丽 或 蜀 地所产的纸与象牙管的笔。泛指名贵的纸笔。 五代 刘兼 《春宴河亭》诗:“蛮笺象管休凝思,且放春心入醉乡。”亦作“ 蛮牋象管 ”。 唐 罗隐 《清溪江令公宅》诗:“蛮牋象管夜深时,曾赋 陈 宫第一诗。” 宋 李彭老 《踏莎行·题草窗十拟后》词:“蛮牋象管写新声,几番曾试琼壶觖。”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或言辞雄辩,文笔豪放。
- 详细解释
- 蛮笺:力量强大的笔;象管:能够驾驭、引导大象的器具。蛮笺象管比喻文章或言辞的雄辩,文笔的豪放,形容文采或辩才非常出众。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笔雄辩,辩才过人的人或文章。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辞十分有力,能够很好地驾驭和引导他人。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文采出众的官员,他的文章写得非常雄辩,文笔豪放,令人赞叹不已。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文辞华丽,言辞激烈,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当时有人对他说:“你的文章就像是用力量强大的笔和能够驾驭大象的器具来写的,真是雄辩得让人叹为观止。”于是,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辩论技巧真是蛮笺象管,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2. 这篇文章写得蛮笺象管,文采斐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 记忆技巧
- 可以用“蛮力”的意象来记忆这个成语,蛮力表示力量强大。同时,想象用蛮力驾驭大象,象管表示驾驭和引导大象的工具。通过联想这个意象,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辩才、文采相关的成语,如“辩才无碍”、“文采斐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写的作文蛮笺象管,老师都夸奖他写得很好。2. 初中生:我觉得他在辩论比赛中的发言真是蛮笺象管,说得很有力量。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文采真是蛮笺象管,每次读都能有新的感受。4. 大学生:他的演讲真是蛮笺象管,语言有力,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