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三十六国的词语解释
三十六国的意思
拼音:sān shí liù guó    注音:ㄙㄢ ㄕㄧˊ ㄌㄧㄨˋ ㄍㄨㄛˊ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分裂,政权割据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团体内部的内讧和分裂。
例句
1. 这个国家正处于三十六国的局势,政权割据,社会动荡。2. 这个组织内部的争斗和分裂,让它陷入了三十六国的境地。
基本含义
指中国历史上东晋时期的一种政治局势,即中国被分裂成多个割据的政权。
基本解释

(1).指 汉 时 西域 诸国。大部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境内。《汉书·西域传序》:“ 西域 以 孝武 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餘,皆在 匈奴 之西, 乌孙 之南。” 王先谦 补注:“三十六国者: 婼羌 、 楼兰 、 且末 、 小宛 、 精絶 、 戎卢 、 扜弥 、 渠勒 、 于闐 、 皮山 、 乌秅 、 西夜 、 子合 、 蒲犁 、 依耐 、 无雷 、 难兜 、 大宛 、 桃槐 、 休循 、 捐毒 、 莎车 、 疏勒 、 尉头 、 姑墨 、 温宿 、 龟兹 、 尉犁 、 危须 、 焉耆 、 姑师 、 墨山 、 劫 、 狐胡 、 渠犁 、 乌垒 。”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修股民 、 天民 、 肃慎民 、 白民 、 沃民 、 女子民 、 丈夫民 、 奇股民 、 一臂民 、 三身民 ;自西南至东南方,有 结胸民 、 羽民 、 讙头国民 、 裸国民 、 三苗民 、 交股民 、 不死民 、 穿胸民 、 反舌民 、 豕喙民 、 凿齿民 、 三头民 、 修臂民 ;自东南至东北方,有 大人国 、 君子国 、 黑齿民 、 玄股民 、 毛民 、 劳民 ;自东北至西北方,有 跂踵民 、 句婴民 、 深目民 、 无肠民 、 柔利民 、 一目民 、 无继民 。”上述国名,出自传闻,无可考。但后世小说如《西游记》《镜花缘》等,多沿袭之。

延伸学习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中东晋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三十六国的具体情况。学习其他与中国历史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拓宽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在三十六国时期,中国发生了很多战争。初中生:三十六国的分裂局势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国家的削弱。高中生:研究三十六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对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很重要。
故事起源
三十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304年,当时东晋政权的统治地位逐渐衰弱,各地的地方势力开始崛起并建立自己的政权。这些政权之间争夺领土和权力,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分裂局面。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十六国”与中国历史中东晋时期的分裂局势联系起来,想象三十六个政权割据的情景,通过多次重复记忆来加深印象。
词语结构
三十六国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三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三十六国是指公元304年至439年间,中国东晋时期的政治局势,这段时间中国被分裂成了三十六个割据的政权。这些政权之间相互争斗,战乱不断,导致社会动荡和国家削弱。
(0)
诗文中出现“三十六国”的诗词

题张樵野少司农运甓斋话别图

才挟五岳驱八灵,文章谕蜀恢逖聆。

罢赓李白采石句,思拓令史燕然铭。

三十六国纷来庭,银河迭瞩锋车停。

唐恪撤卫李环揖,关门奚恃泥丸扃。

二万馀里夷唇陉,展币拭圭驰飙軨。

更跨西海驭米雪,玛琉铛泻蒲萄青。

殊乡苛例殊不经,捆载迫止百越舲。

拥节要约喻威信,矢革杰黠涤膻腥。

专对之伟闻天廷,陈书珲瑃穷厥形。

方今大农兼典属,洸潒设施灵甘零。

忆昔宽田恣游访,曾考漠北服匿瓶。

逾跃风尘竟二载,绿莎未识河中厅。

展卷感念望江叟,当年惜别愁云萍。

顾祠雅绘椒繁馨,清言松下无由听。

噫嘻肇春令甲布,流天照曜含誉星。

(0)

月氏王头饮器歌和杨铁崖

太白入月月欲颓,胡风吹堕白龙堆。

血函模糊截仇首,半腕刳作玻璃杯。

目眦生红酒微缬,戎王胸堂沃焦热。

青毡帐下唱胡歌,三十六国皆胆裂。

金篦搅红红欲凝,脑中犹作铜龙声。

千年古恨恨未平,怨魄飞作精卫精。

君不见,漆身复仇仇未复,地下义人吞炭哭!

(0)

月氏王头饮器歌和杨铁厓

太白入月月欲颓,胡风吹度白龙堆。
血函模糊截仇首,半腕刳作玻璃杯。
目眦生红酒微缬,戎王胸堂沃焦热。
青毡帐下唱胡歌,三十六国皆胆裂。
金篦搅红红欲凝,脑中犹作铜龙声。
千年古恨恨未平,怨魄飞作精卫精。
君不见漆身复仇仇未复,地下义人吞炭哭。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