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稗海本卷十:“ 司空表圣 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 鐘 谭 等又从一字一句,标举冷僻,以为得味外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黄思宪 《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
- 基本含义
- 指某种味道或感觉超越了平常的感受,令人陶醉或难以忘怀。
- 详细解释
- 形容事物的味道或感觉非常特别,超出寻常,令人难以言喻。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美食、艺术作品、音乐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体验。
- 故事起源
- 《文选·张衡》记载了一个故事:南朝梁时,有一位名叫张衡的官员,他非常喜欢品尝美食。一次,他吃到了一道菜,味道美妙,吃后仍然回味无穷。他对厨师说:“这道菜的味道真是‘味外味’啊!”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
- 词语结构
- 味外味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味”字组成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超越常规的味道或感觉。
- 例句
- 1. 这道菜的味道真是味外味,吃过之后一直回味无穷。2. 这首歌的旋律非常动听,让人感受到味外味的美妙。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味外味”与美食或其他令人难忘的体验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音韵之外”、“色彩之外”等,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吃过一种零食,味道很特别,真是味外味。2. 初中生:这部电影的画面和音乐真是味外味,让人陶醉其中。3. 高中生:这幅画的色彩运用非常独特,给人一种味外味的感觉。4. 大学生:这本小说的情节扣人心弦,读后让人感受到味外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