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太子之德。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震德叶灵,年芳节淑。” 隋 王胄 《在陈释奠金石会应令》诗:“元良继体,作睿惟则。明迺离照,泽符震德。”参见“ 震位 ”。
- 基本含义
- 震动道德感,使人受到道德的震撼和警示。
- 详细解释
- 震德是指通过某种方式使人们受到道德的震撼和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反思和改变。这个成语强调道德触动的力量,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令人深思的事件或行为。
- 使用场景
- 震德一般用于正面描述,常用于谈论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或者用于表达对某人某事的道德感动和警示。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高尚品德感动了他人,或者用来表达对某个社会事件的道德震撼。
- 故事起源
- 《孟子》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孟子在齐国时,见到一具被君王遗弃的尸体,他非常感慨,说:“君王丧其身,而丧其德,民丧其身,而不丧其德。”这句话意味着君王失去了身份和品德,而普通民众虽然身份低微,但仍保持了高尚的品德。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成语“震德”,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引起了人们的道德触动。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震”是动词,表示震动、震撼的意思;“德”是名词,表示道德、品德的意思。
- 例句
- 1. 他的行为震德了无数人,大家都对他深感敬佩。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震德于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震德”理解为震动道德,形象地表示通过某种方式使人们受到道德的震撼和警示。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道德伦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哲学理论和伦理学的知识,了解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故事让我们震德,明白了做人要有好的品德。2. 初中生:这个新闻报道震德于我,我决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3. 高中生:这本小说真是震德之作,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