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丧礼,死者已小敛,吊丧者袒衣括发而吊。语出《礼记·檀弓上》:“主人既小敛,袒、括髮。”《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何子平 ﹞母丧去官,哀毁踰礼,每至哭踊,顿絶方苏。值 大明 末,东土飢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絶擗踊,不闋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与 齐王 异生,俱非正嫡,特为吾意,今袒括是同。” 清 方文 《述哀》诗:“浹旬书始到,旅次聊袒括。”
- 基本含义
- 指对错误、恶劣的行为进行公开批评和揭露。
- 详细解释
- 袒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袒”意为公开,揭露,而“括”意为批评,指责。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公开批评和揭露错误、恶劣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袒括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公开批评和揭露的情况。它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揭露;在社交媒体上,批评某个公众人物的不当言行;或者在工作场合,对同事的错误行为进行公开批评。
- 故事起源
- 袒括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田忌曾经和赵国的名将平原君进行马赛。田忌的马匹实力较弱,于是他决定通过袒括的方式来打败平原君。他故意安排了一场比赛,将自己的最好马匹藏起来,只使用普通马匹参赛。当平原君对田忌的马匹不屑一顾时,田忌突然拿出最好的马匹,一举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袒括这个成语的来源,意味着通过公开揭露和批评来获得胜利。
- 词语结构
- 袒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这位记者勇敢地袒括了政府的腐败行为。2. 社交媒体上经常有人袒括名人的不当言行。3. 在会议上,他袒括了同事的错误做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袒括这个成语:1. 将“袒”字理解为公开揭露的意思,将“括”字理解为批评的意思,这样就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2. 可以将“袒”字和“括”字的发音与英文单词“tan”和“quo”进行联想,这样有助于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一些常见的成语包括“井底之蛙”、“班门弄斧”和“画蛇添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作文中袒括了一个不守规矩的同学。2. 初中生:老师鼓励我们要勇于袒括不正当的行为,维护诚信。3. 高中生:在班会上,学生代表袒括了学校食堂的卫生问题。4. 大学生:学生会主席在校报上袒括了校园内的违规行为。5. 成年人:我决定使用社交媒体袒括政府的不公平政策。